如何摆脱小孩的讨好型性格(如何让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

admin时间:2024-01-13 21:21:4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讨好型人格,总是害怕拒绝别人,该怎么办?

讨好型人格一般都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不停地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活得特别卑微,特别累。这种让自己痛苦的人格必须改正。

讨好型人格一般具有的特点。

内心敏感脆弱。总能敏感的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难拒绝别人,做不到对别人说“不”。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大多数行为都是为了别人的期望。在社会交际中,往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那么该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让自己内心充实、“富裕”起来。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往往都比较空虚,希望从外界得到关注和认可,用以充实自己的内心。自己内心充实了就好比有了底气,不再需要拿别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自己寻找可以让内心“富裕”的方法,人生有好多事情得靠自己,既然觉得讨好别人特别痛苦,那就寻找方法让自己内心充实,而后走出讨好型人格带来的痛苦。

觉得讨好别人让你痛苦,那么停止讨好行为

有些人觉得不去讨好领导、朋友、恋人,就会被否认、被抛弃,产生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你错误的定义了“不讨好别人”。

“不讨好别人”并不是要我们对别人冷漠无情,不去帮助别人,或者不再对别人持有耐心,而是要我们以正常的心态和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该怎样做我们还要怎样做,但是要懂得说“不”,懂得拒绝别人。你需要做的是不要像以前那样以贬低自己的姿态去讨好别人。

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一项出色的技能、爱好。

这样既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又让自己忙了起来,不用总是琢磨去讨好别人。

总有一天你的爱好在你的努力下发光发亮。别人对你的认可和赞美不再是因为你的讨好得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改变讨好型人格是你不再害怕拒绝别人最好的途径。请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不要让自己的一生在“讨好”中度过,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人生。@玫瑰与暖风

孩子20个月,有点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所有说20个月没什么大问题、看不出什么的回复,请都慎重。

孩子0-18个月是心理依恋的关键发育期,基本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依恋策略,而科学研究证明,这个策略可以预测孩子6岁及成人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准确率高达75%。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比较“讨好”(顺从迎合他人,放弃自己的真实内心而假装他人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在不学习调整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成为他一辈子的人格特点。

孩子天生会依恋身边最重要的养育者,会不自觉以她的想法为自己的想法,所以养育者的所作所为就很重要,奶奶是不是过于严厉?还是太多控制、不允许孩子自主探索?还是比较冷漠、不太与孩子情感交流?如果奶奶有些不足,父母还是要注意并补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毕竟孩子的性格成长是一辈子的大事,父母不能忽视、把交给奶奶就万事大吉。

不敢向别人提要求,讨好型人格该怎么办?

不敢向别人提要求,一般理解为胆小怕事。在某种情况下,也能理解为有良好自我修养,自律品格。如果是后者,自己坚持,他人仰慕。如果是前者,是一种懦弱,应坚决克服。

人在世上,竞争无处不在。单凭忍让,克己,讨好他人,以免遭伤害,或期望和平,盼望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事实上,在竞争面前,好多对手是不领情的。你这样想,他不这样想。所以,这种懦弱正好可以被对手利用。如果你甘愿认输,受气,那就一味去讨好好了。

怎么改变胆小讨好人的性格?

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理论上要高人一等,技术上高人一筹,能力上胜人一头,为人处事上诚实守信厚道助人为乐,你就心宽胆大气质!

讨好型人格是病吗?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吗?

讨好型人格一定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长时间的挫折,又没有办法拯救时,养成了习惯性忍受和迎合他人的人格。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别人感受,迎合别人,活得更累,常常没有自我的,事后又责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甚至恨自己或他人,精神压力往往更大,经常像如履薄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自我纠正或心理医生有效的干预,那会活的很累很累,也许会更糟。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