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5 07:21:2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建议:
一、以克服任性,做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二、八岁了,实话说有点晚,但还来得及。
三、难点:任性的核心是自我中心,往往是由于日常溺爱(父母一般不承认),或中心家长(一般是强势母亲)的强势,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所致。
四、具体操作:参照李玫瑾教授的视频——从大胆说“不”做起(具体视频标题可百度)。
五、注意
(一)最好母亲亲自操作。
(二)要以平和的心态和态度影响孩子。
谢谢邀请。
陪伴孩子,倾听孩子,静待花开。送您三面镜子:
1、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孩子有好的表现,立刻称赞,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2、缩小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来看。对孩子的无心之错要宽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余在再陪同他一起检讨改进的方式。
3、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静待花开!
仅仅是为了发泄你的不满、挫败感的话,应该发脾气训骂;如果是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那么将毫无作用--如果吼叫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驴早就统治了这个世界。
这个问题要分一下层次:
1、不学习
不学习是不行的,这是他的家庭责任,也是往后他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必备条件。
试想,一个孩子无偿享受着家庭中父母提供的一切,他难道就不应该为家庭做出一点奉献吗?除去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的学业就是他应该履行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2、不听话
不听话与不学习的情况是相反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为什么要听家长的话?8岁了,不是3岁,他应当有他自己的选择决定权,当然,同时他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任何要求孩子听话的家长,其教育的本质是服从、操控,即便初心是对的,但这种让人服从、操控他人的方式,最终会换来的就是有力的反击。
尤其到了青春期的那部分叛逆孩子,他们有了反抗力量时,就会毫无顾忌地以攻击父母为首要目标,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发展。
在分清楚上述两个概念和责任之后,才能真正去教育好孩子。
你应该和孩子说:学习是容不得你选择的,你是这个家的一份子,长大后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你应该也必须为此负上责任,你要学习,就如我们要赚钱以提供你生活一般。
至于你可以选择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的问题。但同时你需要为你的选择负上责任。
8岁的孩子做事会拖拉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想想看,别说小孩,有多少成人也是这样呀!早上起床会睡到最后一分钟才愿意起来。如果单位领导没有安排好每项工作的期限,我们成人也会偷偷懒拖着晚点做。一个人事事都能做到高度自律是很难的,何况还是一个孩子。您说孩子不乖巧,家长认为什么是乖巧呢?我查了一下,乖巧的意思是指听话,讨人喜欢的意思。确切的说,您希望您的孩子是听话的,能讨人喜欢,会取悦别人。
我们先来找找原因看,孩子为什么会拖拉?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原因拖延。
人的大脑前额叶的功能是非常多的,包括记忆、分析、思考等等。如果人的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受到损伤或发育较慢,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好、易忘事情、行动迟缓等现象。在我们眼里就是拖拉磨蹭。
二、对事情不感兴趣。
如果是孩子并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也就不关心。为什么你一说我马上就要去做呢?就拿孩子收拾房间这件事来说吧!有的父母叫孩子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孩子会头也不抬的说:我现在在看书,我知道了。叫孩子去写作业,孩子会说:“我的本子找不到了”、“我要喝水”、“我想上厕所"、“我等下就写”。写作业是孩子并不感兴趣的事,因此,他们总会找些借口晚点写。
三、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
8岁的孩子是认识时钟的,然而对时间观念却并不强。他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于是,在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上面会花很多时间,如:看课外书、玩乐高,而把重要的作业放一边。如果要考试了,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有的孩子开始不愿复习,导致后面有些题目不会做,很晚再来问父母。做完作业,自然就很晚了。
四、孩子的心理原因。
当父母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或控制欲时,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知平常父母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是用一种尊重的态度问孩子,还是严厉的命令或批评孩子呢?我在与很多父母交流时,他们都会告诉我:“老师,我平常就确实就是这样命令孩子的。”那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他是希望你命令他还是希望你能问问他的想法呢?当孩子没有得到尊重时,他就可能出现报复行为。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你叫他去做一件事,他偏不去。即使去做了,也故意磨磨蹭蹭。
孩子乖巧不乖巧和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乖巧的,嘴很甜。乖巧的孩子是讨好者,为了让父母开心,会委屈自己,说一些违心的话,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不真实的。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归属感。如果他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会感到很气愤。而那些并不乖巧的孩子,他们认为自身的价值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更加有自尊。
无论您的孩子是哪种性格,父母要做的就是去接纳他。如果您总是希望去改变您的孩子,说明您从内心里没有接纳您的孩子。当然,我也能理解您的这种心情,谁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但孩子不听话,打他、骂他真的有用吗?有些孩子说我不怕打,反正我是不被喜欢的。也有些父母说孩子已经打皮了,打根本没有用。即使打和骂的教育方式是有效的,那也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孩子会因为惧怕你的威严而在短期内服从父母的命令,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父母打完后自己也后悔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好呢?我给父母有用的几招:
第一招:激发孩子对事情的兴趣。
可能有家长会说:有些事情孩子就是没有兴趣的。比如谁愿意做家务呢?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做。从一点小小的事开始。先把家里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张清单上,然后问问孩子:“这些事情就象孤儿一样,没有人认领,好可怜呀!我们一起来做好吗?你愿意做哪件事呢?”如果孩子表示为难的话,妈妈可以提出建议和孩子一起来做。事情做完后,要及时的鼓励孩子。可以对孩子进行致谢型鼓励:“感谢你今天帮妈妈一起做完了这件事。妈妈就没有那么辛苦了!”以前我的孩子也不愿做,做起来无精打采的,也很慢。但每次做完事情后我都会对孩子进行致谢!后来孩子就不再拖了。
第二招:教会孩子简单的时间管理。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管理时间。是把事情分为四个“象限”:既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既不重要又不紧急。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有哪些事是既重要又紧急的?哪些事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分别把事情进行分类,再来制定一张日常计划表。以后孩子在看到自己制定的计划表时,他就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比如:要考试了,怎么安排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呢?可以问问孩子的计划。父母只能提一些建议。我的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她自己安排时间的习惯,因此,我们后来都没花什么时间去管她。
第三招:多鼓励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鼓励的。无论孩子做得如何,我们都可以去鼓励孩子。鼓励可以让孩子感到内心是有力量的;能感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不追求完美或取悦别人。而表扬,是孩子在追求别人的认可,一旦没有得到别人的表扬,他就会感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但表扬也是不可少的,尽量少用表扬。
鼓励孩子的话有:
你努力了,这是你应得的。
你一定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我相信你能找到办法解决。
我看到了你很耐心。
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父母可以试试以上这些方法,看看孩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当我们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时,我们就容易与孩子建立起感情的链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何来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呢?
一、先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觉察一下自己是不是马上就要发火了?如果感到自己快要发火了,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做深呼吸数20下。
二、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我感到愤怒是因为__,我希望__。”这样的句式来与孩子沟通。而不需要忍着。有的父母会告诉孩子:“妈妈等下忍不住了,就要出现狂风暴雨了!”孩子听到后就会认真考虑自己的决定了。
三、在家里设置一个冷静角。每次在自己的情绪快要爆发的时候,父母可以在自己的冷静角中独处一会,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在冷静角中,父母可以放几本书,一个靠垫,喝杯甜饮料,做你喜欢的事情,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
在自己成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后,我就没有对孩子发过火了,而是处处都能理解孩子,与她共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接纳自己也要接纳孩子。我的孩子也有拖拉的时候,我们平常会用尊重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会鼓励她。孩子学习还是很主动的。当她实在是不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接纳她。
在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用他的方式去慢慢成长。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和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欢迎您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回答这个普遍都经历的话题,老人俗语,七岁八岁搁人嫌,赚的狗也不喜见,这就是对这个年龄段孩孑的总结,
八岁的孩孑天性好动,对什么事物都感到好奇,问这问那,正是长知识,见识,开发大脑灵感的年龄段,他的心灵就像一面纯洁的镜子,无污垢,需家长认真正确地教育指导,使其掌握更多的人生阅历,丰富日常生活知识,使其能够大脑灵活运用,
自己的亲生儿子怎么会讨厌呢?爱还爱不够,俗话说,庄稼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强,这样的言语怎能出自当妈之口,家长是孩孑的第一任导师,你的一行一动都影响到孩孑的未来与成长,八岁的孩孑模仿力很强,你只有应调整心态,把好的,有利于孩孑的一面多展现孩子的面前,使其领会贯通,丰富自已的人生与未来。多发现孩子的长处,苦口婆心,耐心引导,让孩子感到你是他的好朋友,对你无逆反心理,你不知孩子内心是多么地爱你,只有这样你就不会讨厌了,会爱他的,毕竟他还是亲生儿子。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