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5 09:10:3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回答这样的问题,有点不着边际的感觉。因为智力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智力低下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与儿童的年龄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不同的年龄段判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评价儿童智力是根据各期智力发育不同的标准和特点进行的,常用的方法是各种智力测试。
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量表现在行为活动能力:大运动能力----包括竖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跑步、跳跃等出现的时间和能力;精细动作-----包括双手主动握物、够取、倒手、食指和拇指对捏、摞积木、涂鸦、叠纸、使用剪刀等等;语言能----反映小儿听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应人能----反映小儿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物能-----反映小儿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与神经运动和智力的完整性有关。如果3岁以下的小儿的上述能力明显落后于同月龄或同年龄的孩子,且几个方面都落后,有可能是智力低下的孩子。如1岁半以后不会走路,肌张力低下或增高;2岁多不会说话,不理解简单的语言;3岁不能自己吃饭,大小便不能自理,不会摞积木等。
3岁以上的儿童更多地出现智力活动,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理性思维、有目地的行为、应付环境的能力等。如果3岁以上的孩子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语言不清,不能表达自己简单的欲求;走路不稳,不能跑动,不能爬楼梯;理解力和记忆力很差,不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住址;不能和同龄孩子交往和玩耍,有自伤和伤人行为;行为无目的性,无约束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均考虑孩子智力出现问题,而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
以上所述只是简单地描述不同年龄出现智力低下的表现不同,具体判断需要通过家长对孩子详细、客观地行为描述,儿童行为能力和智力测试量表等来判断。及早发现有缺陷的儿童,充分利用早期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时机,改善环境,加强训练,及早进行干预,以促进其智力发育。
现在年轻人找对象怎么找呢,你看,身高矮的想找个身高高的,学历低的希望找个学历高的,为什么呢,因为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以上这些方法科不科学呢,孩子身高、智力的遗传是靠什么决定的呢。哎,北国老师有话说!
第一、孩子的智力受谁的影响大呢
这个应该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要是哪天孩子成绩不好,你们不也有个埋怨的对象不是。
其实啊,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基因遗传的影响只有60%左右,一半来自于父亲的基因,一半来自于母亲的基因,当然了,另外40%还是要靠后天营养,教育和环境的培育。
在人类智力遗传中,人类的智力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的x染色体有两条,而男性只有一条,也就是说妈妈对孩子智力的影响比爸爸的大,也就是说,各位听好咯。男孩的智力受妈妈基因遗传的影响大。妈妈的智商高,生的男孩的智商也就高,各位妈妈们,你们要对自家的儿子负责哦。
第二、孩子身高遗传谁的影响大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只有70%来自父母的遗传,另外30%是靠后天的培育,如果你们对孩子的身高不满意,那么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充足的睡眠,营养的补充,适度的锻炼来提升孩子的身高,让孩子成为大高个。
根据这几点判断,你家孩子遗传爸爸的多还是妈妈的多?不妨在下方分享分享吧……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都是天真可爱、爱动脑筋不肯认输的孩子。
第一个小孩说大阳刚出时离地面近,而中午时离地面远,(近大远小),
第二个小孩说日刚出时离地面远而午时离地面近(近热远冷),
从争辨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两个孩子是爱动脑筋,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而又勤于思考。如"大如车盖、园盘;"苍苍凉凉、如探汤″等
孰谓汝多知乎?对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放在眼里,都敢向他发出置疑,可见其可爱而天真。
当孔子问其故时,两小孩各执其词,据理力争,那种不服输的劲、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
孔老夫子“问其故””不能决也”,不难看出孔子对两个小孩辨斗很感兴趣和爱幼之心。不能决证明他尊重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实事求是的精,宁肯自己尴尬也不编造假话欺骗孩子。
作为多年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见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归纳起来,只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的,必然是学霸级别的学生。
一、学霸比普通学生更懂“玩”。我们都知道,睡觉的时候,需要洗刷完毕,才能舒舒服服的睡觉。同样,玩也是一样,学霸对“玩”的要求很高,他们要玩得“精”,玩得“尽兴”,因此他们玩的时候,是不允许有未完成的“学习问题”污染了玩的兴致。
这就意味着,学霸平时都会快速,高效的,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处理完毕,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快乐玩耍。这里,学霸共有的逻辑关系是:要想玩得好,就要学得好。优秀的成绩,就能堵住老师、家长催促学习的声音。
二、学霸比普通学生有着超强的控制力。普通学生无论干什么,都是被动的,目标不明确。而学霸,仿佛天生就知道自己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自己应该干嘛。因此,他们不需要老师安排,自己就自觉完成所有该做的学习任务。这一点,本质上,也是根源于第一点的。
三、学霸喜欢助人为乐。普通学生,往往只想着自己个体利益,而学霸的心思会更广阔,他们以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价值。学霸同样比普通的学生,更具有开阔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一方面来自自己的领悟,又或者来自他们父母的培养。比如,面对一个乞丐,有的家长会说:你不读书,将来就和他一样!而极少数有更高层次价值观的家长却会这样说:你要努力读书,将来帮助这些人也能就业!
总结: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来自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在这个过程,无论是玩,还是学习,对自己要求都非常高。而这些高标准,又来自他们高层次的价值观。
以上就是来自我作为老师,多年观察的结果。给你参考。如有疑问,可下方探讨。
可以先去本地的残疾人联合会,领取表格,到指定医院体检,然后残联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给予不给予办理残疾证。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智残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年龄三个方面来考虑。
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判断,要依靠社会适应行为测验。如果儿童的智商在70以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困难,才能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否则即使儿童的智商低于70,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应该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
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根据其发病的年龄特点,可以将成人以后大脑损伤或老年以后大脑萎缩等原因造成的智力缺损区别开来。
3.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一级<20极度缺陷
二级20-34重度缺陷
三级35-49中度缺陷
四级50-69轻度缺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