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6 08:09:0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性格急燥,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让他在喜欢的方面专注的做一些事,时间可以在几分钟之内,以后再把时间慢慢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会有所改变。
1、正视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发脾气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当然这种情绪是宝妈宝爸不愿看到的愤怒的情绪。虽然宝妈宝爸都不待见愤怒情绪,但我们也得正视这种愤怒情绪,因为愤怒情绪会伴随人的一生,不可能让他消散,只能说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学会了情绪管理、自我调节,不让愤怒情绪控制我们、影响我们。其实,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这是宝妈宝爸必须先正视的,想想宝妈宝爸在认为受到侵犯时是不是也会发脾气?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的孩子发脾气过频、破坏力过大,这是宝妈宝爸应该给他们教育和引导的。
2、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国外有心理学家把孩子发脾气分为两种类型:操作性发脾气和气质性发脾气。
操作性发脾气是指孩子通过发脾气来让父母给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去购物时,孩子想要玩具没有得到满足,有些孩子就会哭闹,希望得到玩具;有的孩子会因为不让多看电视,而哭闹期望争取多看会电视。
气质性发脾气是指孩子气质中的某方面受到侵犯,所以做出强烈的愤怒反应。比如,出去玩的时候,事先说好的行程安排突然改变,有的孩子就可能会发脾气;有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吃的不好、饿了、衣服不舒服等事情爆发情绪。
3、对待发脾气的孩子你应该这样做!
(1)对待操作性发脾气。宝妈宝爸要调整好心态,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态度坚定地拒绝。现在一般一家1个孩子,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大人们争着抢着疼爱孩子。可爱孩子没有错,但是溺爱孩子就不对了。如果宝妈宝爸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就慢慢学会利用父母害怕他哭闹的弱点,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以小可爱为例,小可爱在2、3岁知道要玩具了,去购物,也会到玩具区要求买,一度小可爱也决定撒泼打滚,但作为宝妈宝爸的小喔和大喔一看要来这手,没等小可爱躺下,直接转身走,边走边说,你继续,我们走了。小可爱一看溜溜跟着走了。回到家里后,小喔就和小可爱谈心,先强调爸爸妈妈是爱小可爱的,然后让小可爱了解刚才他想要的那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了,不能再买。告诉他,如果是家里没有又合理的玩具,妈妈和爸爸会给他买的。这么两三次以后,小可爱要玩具时,都会挨个看看判断一下家里是不是有这个玩具。小可爱也知道合理要求增加自己的玩具了,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在商场哭闹要玩具的事情
宝妈宝爸们切记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无止境地满足孩子,那样的话,会让孩子意识到只有通过发脾气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除了发脾气,孩子就无法学会通过其他方式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
(2)对待气质性发脾气。这种情况下,宝妈宝爸应该要温柔地对待,及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气质性发脾气主要是孩子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不安。这种情况下的哭闹,其实不单是愤怒的情绪,而是一种难过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宝妈宝爸应该多安抚孩子、引导孩子,可以先给哭闹的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关爱,待孩子平静了一些以后,耐心引导,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等孩子情绪过了,比较冷静了以后,要找时间和孩子做好沟通,给他一些建议,以后遇见这种事情,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会避免伤害的发生,和学习到了情绪管理。
另外,宝妈宝爸们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经常对孩子乱发脾气。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可以在宝妈宝爸的身上看到影子。宝妈宝爸爱发脾气,孩子一般也比较容易以发脾气来表达自己。
总之,宝妈宝爸们不要过于担心孩子是否会发脾气,而是关注孩子发脾气以后是否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进行归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发脾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谢谢邀请!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在家里的一些不当表现,往往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夫妻吵架等。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失当,如简单粗暴,唠唠叨叨等,也是导致孩子情绪暴躁的原因之一。
家长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及处理问题。家长要先学会好好说话,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孩子也就暴躁不起来了。孩子做错事,其实心里已经很不安了,这时家长应先以安抚为主,切忌言语相激。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家长切莫急于一时,而是抓准时机,事半而功倍,又其乐融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孩子有可能安全感不足,这和三岁之前的养育有关系,三岁之内孩子和妈妈在情感上有一个共生期,如果妈妈情绪不稳定,或者家里的环境经常是战争频发,比如父母或者家人经常吵架,甚至家暴(不一定每个家庭都有家暴),这让孩子安全感严重缺失。当安全感不足,内在产生很恐惧时,孩子不知道是恐惧,但是因为不舒服,所以用愤怒的方式来表达恐惧。
其次,这一点其实和第一点有关,就是父母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沟通时经常用发脾气的方法,不会好好说话,孩子自然而然学会。
第三,当孩子好好说话时,不能引起家长关注。但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都来关注孩子了。所以家长教会了孩子有发脾气的方法来表达。比如小孩子需要妈妈时,会来妈妈身边,挨着妈妈蹭来蹭去。但是妈妈不回应,只管做自己的事。时间长了孩子就开始生气,发脾气,妈妈这个时候才去回应孩子。那孩子潜意识里就认为只有这样发脾气才能和妈妈连接,于是他以后就经常用这种方法跟妈妈连接,慢慢的脾气越来越大了。
第四,溺爱。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没有界限,唯恐孩子不高兴。孩子就用发脾气的方法来控制父母。
所以你先观察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情况,然后针对他这种情况来调整。
第一种情况,安全感不足,那么就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第二种情况,父母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就会有一个榜样。
第三种情况,在孩子有需要时回应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回应孩子。
第四种情况,对孩子的爱无条件,有界限。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回复。孩子情绪反复无常,容易暴躁,可是家长却又无计可施。在我的咨询工作当中,常常会有家长吐槽类似的情况。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做“招不在新,有用则灵”孩子可以将这样的行为的模式当成生活的常态,必然是他可以从中获取收益,或者说是周围的人吃他这一套。所以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这种冲突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有些家长朋友会说,我怎么可能会纵容他这样呢?我都是喊回去,让他不能这样对待父母。但是如果简单的以暴制暴就有效果的话,这个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吗?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其实比的就是谁的嗓门大、拳头硬。孩子从中无法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收益。其实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处理模式,其背后动力就是我们想要获取的收益。换句话说,孩子情绪反复无常脾气暴躁,他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预期的收益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换一个思路去思考这个问题了。既然你也有目标,你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收益,从而形成双赢。而不是一方赢一方输,或者是双输的状态呢?比如当孩子处于情绪激烈波动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跟孩子进行如下沟通:我看你现在情绪挺激动的,说话声音也非常大。我想你应该有些东西需要表达,希望我们听到并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现在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而且听起来逻辑好像有点儿乱。以至于我都有点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了,更别说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了。或许如果你声音小一点,说话慢一些。这样我就可以听清你想表达什么了,我才知道如何才能帮到你。刚才沟通我们做到来三点:首先、我们明确的指出了孩子现在的情绪状态比较激动;其次、既然你想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应该选择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表达,反正你现在的方式是不行。还别说表达什么来,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最后、给孩子一个建议,或许你声音小一点儿,语速慢一点儿,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如何才能帮到你。教育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欢迎交流心理有关话题!没有复制粘贴,禾沐只有原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