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小孩性格特别急(一岁的小孩性格特别急躁)

admin时间:2024-01-21 03:15:5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四岁的男孩脾气差,打他有用吗?

脾气差,有没有去挖掘是什么原因呢?如果父母参与了孩子的成长,那么一定会找到原因,孩子最初发脾气一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己想达到的目的,父母有去和孩子沟通过吗?如果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关注,只是关注了孩子脾气不好,我觉得从大人身上也是要找原因的呢

四岁孩子性格特别倔,家长该如何教?

你好,我多年以来致力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教育,擅长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发展咨询心理辅导.

关于孩子性格比较倔强,家长要怎么引导?我的建议是:

每一个倔强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比较有力量和倔强的父母,倔强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倔强的孩子,因为如果是一个非常温和的父母,孩子是不会倔强的,就好像练出一个尖锐的武器,需要一个强硬的东西陪他练,他才能练出来,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孩子性格倔强的时候,我们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很偏执,或者是一根筋这样的思维;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所以,当孩子倔强的时候。

第一点,自己要学会放下,自己不能去硬碰硬,自己要退一步,退一步的时候,倔强地情绪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第二,要引导孩子多种思维方式,倔强的孩子就一根筋的思维,他会非常的坚持,非常的倔强,就是不到南墙不回头的状态,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考虑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让孩子有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每一个事情得给孩子举出三个解决方法,每道题都是三个以上的答案,每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有三个角度,这样的话,孩子思路就能打开心胸就能打开,思维就能拓展,孩子性格就会保持一个中正的性格。

第三点,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于倔强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看事情,不管做什么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过分干涉。有时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应让他体验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时候,偶尔可以正确示范一遍给他看。千万不能在这时候否定,打压孩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家长按照上述方法,自己先改变自己,再来引导脾气倔强的孩子,才能让培养出心胸开阔的孩子。

希望能帮到你

我的小孩12岁了,性格暴躁,容易发脾气,不听道理怎么办?

感谢这位家长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关注。从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绪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大人给他讲道理也不听。我来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经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仰望父母,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变得比较强,自己也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了,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家长帮忙的。

第二,他处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发生了变化,他的情绪也会莫名其妙的烦躁,有时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心理特征,家长知道了这个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纳孩子的变化,有了信任之后,当他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会愿意的给家长讲出来,同时家长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比如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认真的倾听,过程中可以点头示意或者复合,要认真的倾听他的想法,给予孩子支持,这样他才会更加的信任家长。

另外,家长跟孩子说话时不要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当交流的过程中他有问题问“怎么办”的时候,再给他一些建议,如果没有,那就听着就好。问题中说到孩子不听道理,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写一个小纸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给孩子发微信语音,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这是因为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是关心他、爱他的。

总之,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然后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出去运动,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肯定会有所变化的,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孩子三岁了,总有逆反心理,性子急,我该怎么疏导?

三岁多的孩子因为自主意识发展,喜欢跟大人对着干,就容易被大人误以为是不听话,爱乱发脾气,爱造反等等!但是其实这种大人所谓的“逆反心理”不只是表面上的坏事情,而是好事!怎么说呢?

我们来问问自己:你真的希望孩子什么时候都听话吗?

下面是同一个孩子在两个不同情景中的真实故事。

情景1:

爸爸开车带游游(4岁)回家。停好车以后,游游要求从车库的A口出去。A口好玩,但是绕远,B口才是回家最近的路线。

但今天爸爸手里拿了很多东西,因此希望走B口。

游游想方设法坚持自己:“我可以帮你拿东西。或者,你自己走B口,我走A口。”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手里拿着大包小包,此时多半会有点恼火吧:这孩子为什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情景2:

放学后,幼儿园门口,游游和果果约好要去果果家玩。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佳佳来了,邀请游游去她家。

游游说:“不行,我已经跟果果约好了。”佳佳很不高兴,威胁说:“你要不去我家,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那么你会希望孩子接下来怎样做?应该会希望孩子坚持自己吧。

我们有时候希望孩子听话,有时候又希望他能有主见。这两种希望矛盾吗?

很多人会说,不矛盾呀。就是要教育孩子该听话的时候听话,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呀。

可是现实中的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或者说并不如我们所愿。

例如,在美国一份关于青少年吸毒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发现:

80%的孩子第一次吸毒是被同龄人拉去的。这些孩子当时都知道:这是一件不该去做的事。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抵抗不住同伴软硬兼施的诱惑或者威胁,还是被拉去了。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知道要做的事是不对的,知道应该坚持不去,但是却没有坚持自己的能力。

坚持自己,不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气”。

相信大家都会同意:要想能够坚持自己,不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气。(我们自己的经历中就有很多证据。)

但也许,我们不了解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

人脑中,“懂道理”和“有勇气”,并不是同步发展,而是有先有后的。

谁先谁后呢?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一致认为:

第一,“懂道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一点并不新鲜,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告诉我们了。)

第二,“有勇气”并不需要从0开始培养,它是人脑先天自带的功能,在早年就开始自动发展。(我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一些脑科学的发现)只不过“勇气”发展的表现方式,就是我们经常为之烦恼的“不听话”。

《游戏力》中对此也有专门的阐述:

“幸运的是,天然的发育过程,有利于大部分孩子在适应这个世界的经历中,获得一波又一波积极的力量感。

第一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刚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第二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如果这种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爱的约束,而非被权威镇压,那么成长中的孩子就可以维护他的自我认同,而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不听话”不仅仅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和自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科学近年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心理学的这个观点。

例如,神经生物学家雅克·潘克塞普认为:探索环境,不断突破既有的限制是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人脑的原始结构中,具有专门的神经生理结构,来负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探索环境,如果遇到阻碍和限制,就尽量突破。如果被强加他人意志,就尽量反抗,摆脱控制,争取主动权。(前提是反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不听话”是动物(包括人类)的生存本能,而且这项本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潘克塞普把这项本能称为动物生命力的发动机,挑战困难的勇气之源。其它学者更把这项能力称为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源泉。

如果我们急于让孩子早早“听话”、懂道理,不仅不符合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阻碍勇气的自然发展。

对于人类,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合作”,但是主动的配合与被动的屈从是两回事。

讨论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坚持自己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坚持,不会服从,恐怕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这个看法没错,更准确地说,生存的另一个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能力,是合作。不过,我们在这里说的合作应该是“主动的合作”、“主动的服从”,这与“被迫的屈从”是两回事。

也许我们会认为,自主和服从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

但实际上,性格和心理的搭建,用“盖楼”来比喻更加贴切。在“性格”这座大楼中,自主和服从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不过一个是在上层的高级能力,另一个是下层的基础能力。

正如下图显示,“自主”是基础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上层的“服从”才是自主的服从,而自主的服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对此,游戏力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健康的心理意味着,我可以不听你的,但是我决定听你的。

能够得到机会充分发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他的主动合作行为更好。

面对孩子“不听话”,大部分父母的担心是:“他现在就那么淘气(固执己见、不守规矩),再长大些可怎么办?”

而关于“保护孩子的自主感”,也可能会带来顾虑: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他会不会得寸进尺?。

无论是亲身经验还是大量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能够得到机会充分发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主动合作行为更好。尤其是到小学之后,孩子的主动合作行为相对会更加突出。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早年的不听话,如果我们能以恰当的方式应对,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不但不会“得寸进尺”,而且还会在应该合作的时候更加主动地合作(即便是在没有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

尽管“不听话”会給我们造成不少麻烦,但是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们讨论不听话的积极意义,不是宣扬“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而是为了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且,必须强调的是,当孩子大发脾气、满地打滚的时候,更不应该通过满足物质或行为要求来缓解情绪。

如果我们能够认同:“不听话”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并且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境时,我们就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担心“他长大了可怎么办”。

新的认识会转变我们的心态,而在更加轻松的状态里,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既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又能让孩子愿意合作的方法。

了解更多请关注游戏力工作室头条号!

一岁宝宝爱哭闹发脾气是怎么回事啊

有可能是宝宝的脾气比较暴躁所导致的,如果经常性的出现哭闹或者发脾气,也是要多注意观察的,是要看宝宝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在宝宝出现哭闹时,也要及时的进行哄劝,因为长时间的哭闹,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呕吐的情况,是对身体不利的。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