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2 01:24:1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并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但心悦灵心理认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个体发展水平与实际年龄相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情绪稳定。能够适当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3、正确认识自我。认知自我存在的价值,认知自身的优缺点,自尊自爱自重。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友善。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5、稳定,协调的个性。
6、心理活动与心里发展年龄特征相吻合。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1.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还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方面的变化,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在健康、自信中成长。
2.做孩子的倾听者家长需要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倒”出内心的“苦水”。当孩子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就会让内心有相对开阔的空间,此时,家长再对孩子进行“摆事实,讲道理”,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接受家长的建议。
3.做孩子的赏识者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孩子普遍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证明自己,获得家长的赞扬和肯定。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进而消除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
4、学会适当“沉默”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其逆反心理会不断增强,尤其到了6~7周岁,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家长的过度关注和订正会被孩子认为是一种“唠叨”,家长无休止的“说教”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家长“指东”,孩子“往西”,这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影响亲子感情。因此,家长需要学会适当“沉默”,给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间,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5、胆小、缺乏自信心理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孩子长期生活在家长的监督中,家长总是从长者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指正,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犯错误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孩子。为避免自己被指责,孩子面对一些行为或活动时会选择逃避,表现出怯懦的心理特征。
6、敏感、自卑
孩子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若经常遭到家长批评,其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对自己当下的行为进行审视,而是对自己的本质产生怀疑,这也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教育信息的错误解读,认为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是对自己的批评。这种敏感的心理感知力将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敏感和自卑,将他人善意的信息解读为对自己的讽刺和嘲笑。
7、投机取巧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获得的是一种有条件的关爱,使得孩子通过某些行为刻意地取悦家长,希望以此获得家长无条件的关爱。但是,当孩子发现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消除家长对自己的批评后,就会想方设法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心愿,比如自吹自擂、说谎等,久而久之便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自己虽然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但也需要给孩子必要的尊重。首先,家长要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打破亲子之间的“从属关系”,消除自身的“优越感”,这样才能实现家长和孩子之间对等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要在教育语言方面做出转变。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很少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用语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家长的沟通是平等的,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人健康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心理呢?专家近几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心理健康的孩子往往有下面几个特征:
情绪积极稳定
情绪是心理最直接的反应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情绪的变化来看到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情绪应该是积极稳定的,有些孩子经常出现自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家长觉得是孩子性格所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情绪低落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小编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当孩子的情绪经常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朋友要学会对其进行疏导。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般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烈的,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孩子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成绩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因为孩子的求知欲望往往表现在孩子所感兴趣的几个领域或者某一个领域,如果孩子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求知欲望,那家长朋友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求知方面遇到挫折所致。
能融入集体
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常见的社交障碍有三种情况:一是害怕与他人交流,有些孩子从小因为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二是不合群,有些孩子虽然有很强烈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和交流的欲望,但是却并不合群,经常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嫌弃;三是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诚实
诚实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现,专家表示孩子之所以说谎往往是因为内心的恐惧、自卑或者是习惯性行为,对于孩子说谎话的问题,家长既不能不管,也不能强制性的管教。
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先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疏导,一个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改掉,所以对于孩子说谎话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只要孩子的心态调整好,一定能够克服这个问题。
首先成熟的成年人有一套价值观或者哲学来给他们的人生设定目标,在恰当的领域内自我延伸自己的价值观,比如配偶、家庭、工作、朋友、爱好等。
健康的人格还有一种包容性,有同情心,并且在爱的关系中较少有占有、嫉妒等。同情心也包含对全部人类面对的生存困难的一种觉察,不成熟的人缺乏同情心,他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民族组成一个安全的单位,所有其他的是外部的、危险的、应该被自己的生存空间排除在外的。而实际上,整个世界都是互为联系的一体。
成熟的标准还包括情绪稳定和自我接纳,或者说承受人生不可避免的打击,而又不会陷入幼稚的暴怒和自怨自艾的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