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4 16:54:3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来分析题主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只不过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有的柔,有的犟。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上小学的孩子,如果脾气特别犟,有性格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先来分析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1.在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方向不一致,容易让孩子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或者是爸爸妈妈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长大后或者没有主见,或者自己钻进自己的牛角尖,也就是有自己的犟脾气。
2.当大人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大人不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孩子的一哭一闹大人就妥协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养大的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性格,他很执着,坚信自己的闹或者其他方式能够让自己满意,也就养成了犟脾气。
3.如今二胎家庭中,有的老大和老二相差较多,在分东西时,大人往往会说,你是哥哥,让着弟弟之类的话。这也会让老二产生优越感,大家都得让着我。这对哥哥也不公平,心甘情愿的谦让和无理由的让是不一样的。后者只能让二娃从心理上觉得世界都得让着她,到了学校,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没有人像哥哥那样让着她了,她会大闹或者不再争取,这两种方式都让别人感觉孩子很犟,听不得别人意见。
家庭环境的影响会造成孩子之间性格的差异,那么如果家里有一个犟孩子,该怎么办呢?
1.家长首先给孩子制定并遵守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各种规则意识深入孩子内心,上学路上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进了学校要遵守学校规则,进了教室要遵守班级规则。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因为孩子长大,懂事越来越多,越能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制定一些在家庭内需要遵守的规则,监督孩子做到,并且及时提出表扬,以促进孩子进步。犟脾气也会缓和一点。
2.家庭中,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一致性。爸妈对待一件事情,若有不同意见,一定不能当着面吵架,有了分歧要懂得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沟通。在家庭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不钻牛角尖,遇事冷静,这都是给孩子养成良好性格的最好的土壤。
3.经常带孩子到外边游玩,遇到别人需要帮助要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扩大孩子的格局,倔强的性格格会好许多。
作为一个老师,假如班里有个犟脾气孩子,该怎么办呢?每个班级会有各种不同性格的孩子,每个老师也都有一些方法来面对这些犟孩子。两年前,我新接的班里有个男孩我以他为例,说一下我和他的一些事。
1.面对面沟通,增加信任。一开始认识他,他告诉我不会写作文,我蛮有信心地回他,好好跟我上课,保你无忧。果然,他好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跟我学作文,下课后也会找我聊天,没有像以前那样咆哮课堂,没有拿凳子伤害同学。我有意识地表扬他,也有意识地暗示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是不能因为自己伤害同学,学校和班级不是你放肆的地方。他没有像其他老师所说,打架,跟老师闹等情况。
2.犯了错要自己救赎自己。好景不长,一次下课,他的笔不下油了,他简直要气疯,歇斯底里的嚎叫,用力的甩笔,一直到笔油出来了,溅了女同学一身,哭泣的女孩害怕极了,怕妈妈回家批评,告到了我那里。我来到他身边,他已经安静了些,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那里,他知道我的来意,我说,怎么办?他说给人家钱去干洗衣服,我说可以,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他答应了。但是给班级造成的影响呢?他说,自己拖教室里的地一星期,我点头。这件事以后,他还和英语老师吵过,满教室打滚,也是冷静之后自己求得了老师的原谅。
3.允许犯错,但次数有限。只有进步,才能让他更进步。看病讲究以毒攻毒,管理学生也要讲究方法。对于他,我采用了有了进步及时表扬,然后从性格养成提出要求,希望他懂我苦心,尽快成长。进步的喜悦给他带来了动力与自信,同学们对他的认可给了他动力。他的犟,像空气里的毒,慢慢淡了,更淡了。
4.如今,即将毕业,他已经成为颇受欢迎的同学,他懂得静下心来做题,告诉同学们心静自然凉,他以他自己的犟换来了如今替人着想,我祝福他。
教育孩子需要多方努力,齐抓共管。看到优点与长处,给予肯定,在进步中促其进步,无往不胜。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性格。
用心观察体会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
用心观察体会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孩子正常需求得到满足是不会故意生气、哭闹的发脾气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引起孩子哭闹、发脾气时切忌不要愤怒。一旦孩子学会故意闹脾气,暂时不理他就是了。
怕的就是不用心观察体会孩子的需要,非到孩子哭了或闹了才有反应,从而养成孩子爱哭爱闹的习惯甚至更恶劣的品性;更加可怕的是既不用心满足孩子的需要,哭了闹了也不反应或者愤怒了,孩子的需要完全被忽视。孩子就彻底悔了!
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包括孩子处于敏感期的时候,喜欢重复去做一些在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大人不要强加阻拦。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只要没有生命和健康危险,不损坏他人的利益(对他人造成打扰或侵犯)——即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线上,家长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给孩子自主空间。
不要责怪孩子不懂事大脑的右颞顶联合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别人的想法:当我们观察到他人遇到了什么状况或者麻烦时,右颞顶联合区会活跃起来,和前额叶皮质共同起作用,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共情。这两个地方和其他一些区域组成被称为“心理回路”的部分。对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上脑,尤其是其中的右颞顶联合区和前额叶皮质仍在发育当中。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中,感知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这也是在给孩子作示范。要点在于能够共情又不缺洞察力。
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去回应孩子外在的行为,而要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帮助我们在倾听孩子心声的同时多点理解和同情,明白为什么孩子不高兴难于自控。再适当表达安慰和引导。帮助孩子构建大脑,等待孩子大脑发育良好,静侯孩子成长。
帮助孩子平复情绪【科学研究试验,给一个人展示一张上面是愤怒或者恐惧脸的照片,他的下脑里被称为杏仁核的部分会变得更加活跃,而这个部分是负责快速处理并表达强烈感情,尤其是愤怒和恐惧的。杏仁核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保持警醒,并在我们接收到威胁时拉响警报,以使我们可以快速做出反应。仅仅一张上面是愤怒或者恐惧脸的照片就会让观看者的杏仁核活跃起来。
当观看者被要求标注出照片里的情绪,说明那是恐惧还是愤怒时,杏仁核马上就不那么活跃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上脑的某个叫作腹外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是负责指认、标注以及处理情绪的,它会允许富于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脑来接替并平复已被激怒的下脑,不会放任敏感又情绪化的下脑掌控全局,指挥人的感情和反应。只要说出这是什么情绪,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恐惧和愤怒值下降了。】
帮助不会表达的孩子描述孩子的感受(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描述孩子的感受,如描述出是什么让孩子生气、愤怒),教会能够表达的孩子描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上脑的前额叶部分所含的纤维能够帮助平复活跃的下脑区域。在孩子难过失意时,瞬间将这些纤维激活。
上脑会因重复的唤起而变得强大。神经元被激活,连接成了网络。所以,当孩子状态不佳时,我们就可以激活他的上脑,在紊乱的精神状态和激活这部分大脑之间创建一个功能性的连接,使他恢复良好的状态。
以下我说的都是个人经验,因为以前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你家孩子经常带出去玩不?我认为孩子怕生主要是接触生人太少了。
我家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我自己带,因此孩子的环境比较单调,接触人也比较少。可以说经常的他就只能看到我一个人。虽然我也每天带孩子下楼,到小区里面跟大家一起。但是小区的环境,孩子虽然多,但是每个孩子也都是有家长跟着,我后来思考,虽然他也见了人了,但是主要也还是跟我自己在交流。
后来,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有序的可以与小朋友互动的环境,我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课。这时候就发现平时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虽然家长孩子也很多,但是孩子也还是会怕。因为前面也说我也天天带孩子在外面溜达。可是正式开始上早教课,问题就来了。前两节课,根本就无法上课,进不了教室,进去就哭。然后为了让孩子适应这种环境氛围,我天天带孩子在早教机构里玩,第一个星期的时候,每天我们进了园里以后,孩子就把我领进母婴室里面关上门不肯出去,园里面的老师为了让水果能够改变好几个老师在门口进行引导,可是孩子就是不出去,有时候被某个老师吸引了跟着出去玩一会,自己反过味想起来的时候马上又会跑到母婴室里面。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多,才走出母婴室开始可以正式上课了。最初几个月我是坚持最少两天去上一次课,我们家连续几个月都被评为上课明星,因为每个月我们家上课都是最多的。孩子慢慢的也变得开朗了,会跟每个老师打招呼,我还记得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几个老师在尝试要抱孩子。孩子都是主动伸出手让抱的,让几个老师都特别激动。
另外,在早教机构的环境中,老师们都会都孩子很友好,最初因为孩子怕生,园里所有老师见到孩子都会主动跟孩子打招呼,跟孩子进行沟通,并且会引导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让孩子慢慢的适应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学会自己独立去跟其他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并且在课上的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后来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先后给孩子报了声乐课和舞蹈课,这些课程的老师都会引导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这些兴趣班有利于让孩子从各个角度去开发自己的心性,并且孩子有了一技之长,在平时生活中得到夸奖的机会会更多,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会让孩子变得勇敢。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主要是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环境,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引导的好,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
2岁的宝贝确实是进入到了他的第一个小小叛逆期。恭喜爸比妈咪,说明孩子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了。此时我们爸爸妈妈要变得更有耐心,对孩子各种恶作剧、各种小破坏要给予更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只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就??:
一切以孩子的行为和举动不破为前提!
第一个原则:不伤害自己;
第二个原则:不伤害别人。
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触犯以上两个原则,家长完全不需要大动肝火,强行干涉。比如:孩子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吃饭的时候吃的满桌子都是。
这些问题没有涉及以上两个问题,家长应该控制好的自己的情绪,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好奇心爆棚,在他看来,翻抽屉是在学习,了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吃的满桌子都是,是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而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保证餐桌的整洁,所以餐桌会看起来一片狼藉。我们做家长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高高在上,因为孩子破坏你屋子的整洁而大动肝火,否则一方面你否定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对你恐慌,失去足够的信任。
可能很多家长不清楚2—4周岁这个阶段,是幼儿进入第一反抗期的特殊阶段。
反抗期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宝宝所有的想法都围绕“我要”进行,很多时候宝宝的的诉求在大人看来是不能允许的,不管你怎样阻止,宝宝都听不进去,非要坚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孩子怎么脾气这么犟呢。
其实,宝宝的行为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行为能力,如可以自由跑动,可以抓、握、拿各种东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宝宝缺乏安全意识,常给你“惹祸”,结果把大人惹的火起,但是孩子有绝招,用哭闹来表达他对大人的不满。结果呢,常常是大人拗不过一个小不点。
应对的方法,可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哟,因为宝宝此时恰处于单向思维发展阶段,单向思维和单行道一样,只能顺着一个方向开车。你想啊,宝宝打定主意的事,你哪能劝他(她)回头。再说,这么大的宝宝理解能力还很弱,你用大人语言去说教,宝宝一是听不懂,二是也听不进去,所以你就不要白费口舌了。下面,我给你几招应对吧。
第一招:大声说不。只要宝宝的要求是无理的,坚决不能同意,不管宝宝怎么倔强,你都要反复说不,看谁坚持到最后。这有点较劲的意味,宝宝坚持半天,一看你就是不允许,人家也会换招数。
第二招:任你哭闹。这就是宝宝在第一招失效后用的必杀技哟,有时会打着滚哭,或者摔玩具,或者拿着小拳头捶打你,你就是不回应他(她)。宝宝哭啊闹啊,你千万别心软哟,哪怕他哭哑了嗓子,你不能安慰。宝宝很聪明的,当他看到你不理他时,哭累了,要么睡着了,要么干脆当啥事没有一样去自己玩儿了。有的宝宝还特别坚持,过一阵子又来闹,你故伎重演就行了,最后宝宝会长经验,还是算了吧。
第三招:注意转移法。这么大的宝宝像只跟屁虫,就怕你远离他(她),当他无休止地哭闹时,你可以坚定地说,妈妈要去外面玩喽,你假装要出去的样子,穿衣服,换鞋子,打开客厅门,你慢慢做这些动作时,偷眼瞧,小东西开始着急了,哭声也弱了。你这时再问他,跟妈妈玩儿去吗?如果去,停止哭,妈妈就带你走。小家伙也很快就停止哭泣,然后乖乖跟着你走了。
第四招:选择法。这其实也是注意力转移的一种形式,只是单独拿出来了,容易让家长灵活使用。当宝宝固执地坚持原来的想法时,你可以用几种玩具或好吃的东西,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个。大声告诉宝宝,停止哭,来选择吧,不然一个也没有喽。宝宝注意力很快就放在观察、比较和选择上面,刚才还固执地坚持一下子就没影了。
以上几招,如果你感觉还不够用,不妨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自己总结几招吧。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