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30 18:00:3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情绪是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脑对外界事物与个体需求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反应,是以个体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一旦他人无法满足孩子对于食物、睡眠、游戏等生理需求,或是家庭、人身等安全需求,或是同伴友情、师生情、亲情等爱的需求,抑或是自尊、自信、成就等尊重需求时,孩子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想要宣泄出来,这就会导致孩子发脾气。孩子发脾气主要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或妥协,以达成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人人都有情绪,孩子亦如此,只是缺少自我调节的能力:当愤怒、恐惧、悲伤、厌恶等消极情绪出现时,一些孩子经常以哭闹、打人等各种极端的方式、不可取的行为进行宣泄。此时,要避免走入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用暴力直接终止宣泄行为的消极方式。当父母失去缓解孩子情绪的耐心时,常常选择暴力行为,直接结束孩子令人烦躁的情绪宣泄。这是一种消极的回应方式,会影响孩子与父母日后的亲子关系。这样做有可能产生两种极端,一个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直接发起反抗,也为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埋下伏笔;另一个是孩子逐渐失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自主性有所下降。
二是冷淡处理的中立方式。面对孩子极端的情绪宣泄方式,很多父母选择不管不问,让孩子自己慢慢恢复。这种中立的回应方式,对孩子起不到真正的安抚作用,相反会使得亲子之间产生不安全型的依恋——对于与父母的亲密接触,孩子既渴望又会刻意回避或忽视。
三是讲大道理的激进方式。还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希望通过讲大道理来安抚、控制孩子的情绪,遏制他们歇斯底里的宣泄。这是一种将父母的思想意识强行塞给孩子的激进方式,不合时宜地讲道理反而会延长孩子的消极情绪。做了万般努力,可孩子还是有情绪,让家长很是受挫和无奈。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此时父母应学会暂时接纳孩子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缓冲期,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再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应当如何解决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给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理性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我们一样的,也是两个孩子。
谁都想时刻保持优雅,浑身散发出知性的光辉,宝妈们当然也是。
但是孩子们越不让调皮越调皮,越让学习越要玩,刚收拾完家里又弄得乱七八糟,明明他们不乖却还要委屈巴巴的哭个没完……
换谁脾气也很难好了,但克制终将是要爆发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除了培养点兴趣爱好和与人多交流外,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
孩子们终将有一天要长大的,一想到他们总有那么一天将不在整天粘着我、不在一直围着我转的时候,就会莫名的不舍,就会格外珍惜现在每天鸡毛满天飞的日子。
当我们珍惜和他们一起的每个瞬间的时候,一切都变美了。心情也就舒畅了。
从心理学上说,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叛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逐渐从“我”转为看到外部世界,会意识到自我和非我的区别,同时也会发现外界事物不会以他自己为转移。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从家人身上找答案。具体表现为喜欢对妈妈的话说“不”,大人不让干的事偏要去尝试,一不顺心就哭闹,脾气急躁等。
这时候父母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耐心细心,用心倾听孩子的话
2,对有些原则的事坚持原则,孩子哭闹只抱着他表示理解,但哭泣停止后还是要告诉他,刚刚他的要求是无理要求。
3,带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
孩子刚刚年满六岁,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这种情况,可能以下病因导致的,需要检查是否是由于微量元素异常铅超标引起的,还需要考虑是否是暴躁型精神病引起。孩子的情况假如很难通过教导改变,建议先去儿科微量元素体检化验,如果一切正常,则需要精神科检查治疗。
谢谢邀请!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在家里的一些不当表现,往往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夫妻吵架等。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失当,如简单粗暴,唠唠叨叨等,也是导致孩子情绪暴躁的原因之一。
家长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及处理问题。家长要先学会好好说话,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孩子也就暴躁不起来了。孩子做错事,其实心里已经很不安了,这时家长应先以安抚为主,切忌言语相激。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家长切莫急于一时,而是抓准时机,事半而功倍,又其乐融融。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