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31 03:07:2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回复。孩子情绪反复无常,容易暴躁,可是家长却又无计可施。在我的咨询工作当中,常常会有家长吐槽类似的情况。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做“招不在新,有用则灵”孩子可以将这样的行为的模式当成生活的常态,必然是他可以从中获取收益,或者说是周围的人吃他这一套。所以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这种冲突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有些家长朋友会说,我怎么可能会纵容他这样呢?我都是喊回去,让他不能这样对待父母。但是如果简单的以暴制暴就有效果的话,这个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吗?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其实比的就是谁的嗓门大、拳头硬。孩子从中无法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收益。其实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处理模式,其背后动力就是我们想要获取的收益。换句话说,孩子情绪反复无常脾气暴躁,他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预期的收益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换一个思路去思考这个问题了。既然你也有目标,你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收益,从而形成双赢。而不是一方赢一方输,或者是双输的状态呢?比如当孩子处于情绪激烈波动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跟孩子进行如下沟通:我看你现在情绪挺激动的,说话声音也非常大。我想你应该有些东西需要表达,希望我们听到并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现在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而且听起来逻辑好像有点儿乱。以至于我都有点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了,更别说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了。或许如果你声音小一点,说话慢一些。这样我就可以听清你想表达什么了,我才知道如何才能帮到你。刚才沟通我们做到来三点:首先、我们明确的指出了孩子现在的情绪状态比较激动;其次、既然你想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应该选择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表达,反正你现在的方式是不行。还别说表达什么来,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最后、给孩子一个建议,或许你声音小一点儿,语速慢一点儿,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如何才能帮到你。教育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欢迎交流心理有关话题!没有复制粘贴,禾沐只有原创!
人的脾气都有互动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气往往会加倍反弹回来。如果你只会发火、发脾气去对待,孩子从你这里能学会什么呢?
除了发火、实施暴力外,没有任何受益。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为什么不能发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TA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好斗。
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办法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不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要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妈妈后也从不发火。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实际上是因为她会经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要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心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教育孩子实则是修养内心
让孩子的脾气散在空气中
父母心中无怒火,孩子脾气就发不起来。
记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吃菜,跟她说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吃。可孩子不听,不但用手去抓菜,还往菜盘里喷口水、吐气,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过来瞪我。
她的举动令我非常愤怒,想吼她不听话、没教养,可我忍住了没发火,继续若无其事的打扫厨房台面。
接下来孩子可能知道错了。吃饭时,我对她刚才的举动只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时候吃饭都要乖,不乱走动也不问这问那,吃完饭后还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
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现,我突然感觉到克制脾气是对的。
在如此有挑战意义的事件上,能做到不发脾气,很佩服自己。如果我当时忍不住,对着孩子的行为大声呵斥或打骂,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脾气的对持就像拔河比赛,对方的铿锵有力是以你的坚持不懈为前提。如果想让对方放弃,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无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人的脾气都有互动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气,往往会加倍反弹回来。所以,我们要让好脾气不断和我们相逢,不让坏脾气露脸。
与其发脾气,不如传递正能量
和孩子较量中只要你动怒、发脾气,就败了。父母若不和孩子发脾气、逞强,遇事有定力、会变通,孩子学到的也是这些智慧。
一次单位临时开会,我把孩子送给邻居照看。
当看到邻居阿姨对着自己孩子的淘气大吵大吼批评责骂仍不起作用时,我家六岁孩子对阿姨说:“你不应该那样无缘无故的批评他,他会很难受的,你应该跟他一起想办法呀。”
邻居忍不住的跟我说:“你这孩子真懂事,不仅嘴巴会讲,还会出主意、善动脑筋,比我家孩子小两三岁,却比我家孩子懂事。”
后来我家孩子又跟阿姨说:“我妈妈从来都不对我发脾气。”邻居问我是不是真的。
回想起来,我确实很少对孩子发火,即使她犯错、顽劣淘气,我多数情况下都忍着不怒,然后跟她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通过动怒、发脾气来解决,而是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想法,我很欣慰。
如果你只会发火、发脾气去对待,孩子从你这里能学会什么呢?除了发火、实施暴力外,没有任何受益。
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爱的教育
记得有次喊孩子吃饭,她没理我。而后又把画好的画展示给我看,我故作生气状扭头没看,她却劈脸给我一巴掌。
虽然不疼,但这个行为让我震惊。当时我双目圆瞪,气的想把她打回去,可是我忍住了。
而孩子却忍不住了,她立马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三番两次跑到我跟前道歉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过来吃饭是不对的,那是因为我的画还没有画完,我是想画一幅漂亮的画送给妈妈作为礼物。
是的,如果我选择对孩子发脾气、打骂的话,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满满的爱,给母女交流设置严重障碍。
有时候孩子叛逆、不听话甚至顶嘴,要看到本质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问题的勇气,总比像个木头人一样,没主见和灵魂,唯唯诺诺听命大人要好。
心中只要充满爱和感恩,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环境的同时,自己也备受滋润。
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传递正能量,心中满藏爱和感恩,才能使爱不断传递。
你好,关于你说的孩子脾气有些暴躁,我个人觉得不是啥大问题。众所周知七岁这个年龄正是淘气,学事的年龄,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现象是正常的,
我从事少儿教育多年,接触过各种性格的孩子,其中就有不听话和脾气暴躁的孩子,这一类孩子会随着他渐渐成长,还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逐渐改变。记得老话说“淘气的孩子长大有出息”这句话我们深层次解读一下就不难发现,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形态。这也说明了他在成长,在学一些事情,在改变自己的性格,逐步前行。这样的孩子要多多引导,和他谈心多沟通,就会好的!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还有就是老师也很重要。我是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所以深有体会,也想和天下每一位用心良苦的家长说,管孩子不如懂孩子,懂孩子才能帮孩子。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都是可爱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能急,要有耐心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谢谢邀请。
从孩子看家长,相信家长当中有一个必定是遇事情急躁的家长。
从我们大脑的功能角度来说,大脑呢可以分为智慧脑和情绪脑。
大脑当中呢,有一个部分叫杏仁核,是管理着我们人类的情绪,它是人类的情绪管理指挥部。
当遇到事情比较急躁的家长,外界的信息呢先传到了杏仁核,他的情绪脑,先启动了。
然后呢,信息才会传入到我们的前额叶,也就是启动智慧脑。
所以呢,我们人类都是先冲动急躁,然后才会冷静的思考。
解决之道:
1.让信息多传一会。
家长感觉到要发火了的时候,先做深呼吸,做三到五次的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2.整合情绪脑和智慧脑。
思考自己希望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希望孩子遇事能冷静,那么冷静的表现是什么样?(比如,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是冷静的变现)
引导孩子说出想法,感受。肯定孩子的动机和需求。
比如,宝宝,妈妈看到你手不停的笔画,你是不是着急了,想要快点解决这问题(这件事情),想要早一点回家。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
3.商量。
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遇事时,能够冷静的思考。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孩子想不出,这是家长要平静(处理急躁的机会,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先说一个,孩子在说一个,这样就会有很多个方法,然后再从中挑选孩子和家长都觉得可以试一试的办法。
4.演练(角色扮演)
模拟一个场景,运用方法,检测效果。
6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喵小罗老师
2020年04月11日
关注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关于怎么处理孩子影子急躁的问题,我的回答是:
1.不要把孩子性子急看得过于严重。
这只是每个人的性格问题,急性子有急性子的好处,慢性子有慢性子的不足。而且宝宝还小,等他长大了,会慢慢学会自律、控制与约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的这个性格夸大,不停地唠叨与责备,或者反应过于激烈,这样会容易让他从内心干脆就接受自己这个毛病,或滋生逆反心理。
2.适度地延迟满足宝宝的要求,不要对宝宝有求必应,要让他学会忍耐与等待。
心理学研究表明,欲望的满足程度与期待心理成正比。期待之情越迫切,其欲望的满足程度越强烈。因此,爸爸妈妈不能对宝宝有求必应。
况且,忍耐力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
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所以有时父母该狠心的时候还是要狠心,但注意要一步步来,不要昨天还对孩子有求必应,今天就完全置之不理。
3.让孩子承担他性子急造成的后果。
孩子一旦因为性急而哭,必定哭得声嘶力竭,甚至接不上气,这时父母往往心疼了,哄都来不及,更别提处罚。
其实,处罚不是打骂,而是让孩子承担后果。如果孩子因为菜不合胃口而拒绝吃饭,那他可以不吃,但是他要承受饿肚子的后果。
如果他还继续大哭大闹,不要赶紧去哄,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不予理睬,告诉他,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等自己想明白了再来找妈妈。
此外,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别的东西引起他的兴趣,从而让他忘记刚才的事情。任何说教都比不过宝宝自身的认识与改善。
4.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
教育孩子要以爱为基础,只有当孩子觉得拥有足够的爱与安全感,他才会有勇气去尝试他从没尝试过的东西,并接受改变。
当父母和睦相处,做事从容,不急不躁,为人处事懂得礼让与等待,自然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和心理环境。
为人父母的要熟知自己的孩子,只有了解孩子了,才能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要心态平和地对待孩子的优点与缺点,无论何时,心里总是豁达与充满希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