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31 08:37:5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我认为是,《好妈妈胜过老师》,《解放孩子的的潜能》,《不一样卡梅垃》,《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爱的艺术》,等等。
排名不分先后
1.《好人为什么会作恶》作者:托马斯·布拉斯这本书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经典传记,由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拉斯教授所著,详细记述了米尔格拉姆的一生。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实验科学家之一,服从权威实验、六度分离理论等著名社会心理学理论都是因他而诞生的。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米尔格拉姆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服从权威实验,不仅解释了人类是如何服从的,也告诉了我们如何更好地去反抗。
2.《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的起源》作者:西蒙·巴伦-科恩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行的系统思考。
书中通过调查、实验、分析并结合了大量真实病例对“恶”行进行了解释、反思,并提供了识别“恶”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
3.《我们为什么会犯错》作者:舒尔茨本书作者从行为科学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人类犯错的原因,告诉了我们如何正视错误,从而修正自身。
4.《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作者:约瑟夫·哈利南这本书结合大量实例带我们审视了13个容易出错的思维陷阱,收录了众多名校教授精心剖析的偏见和盲点。能够帮助我们有效避开思维陷阱,做到独立思考、清醒决策。
5.《情感吸血鬼》作者:克里斯蒂娜?诺尔斯特鲁普情感吸血鬼,字面意思即吸取他人情感为食满足自身、伤害他人的鬼魅。
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系统探讨了情感吸血鬼的特征和手段,阐述了人们会吸引情感吸血鬼并中其圈套的原因,并给出了识别并远离情感吸血鬼重建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
6.《当良知沉睡:辨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作者:玛莎·斯托特作者是美国的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在书中剖析了众多反社会人格的真实案例,帮助我们在认清部分冷血社会新闻根源的同时,得到为人处世、保护自我的建议。
7.《与恶魔对话》作者:佐藤光郎著这本书中作者虚构出了一个恶魔,通过与“恶魔”的对话来讨论困扰人们的现实问题。
8.《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旅》作者:詹姆斯·法隆这本书是人气美剧《犯罪心理》主演詹姆斯·法隆的原型传记。
作者通过揭露自身家族史中血腥、阴暗的过往,向读者揭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9.《背叛:为什么我们身处背叛却佯装不知》作者:詹妮弗·弗尔德,帕梅拉·比勒尔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教授,也是一名从业25年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是研究背叛和虐童的专家。
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多样的背叛行为、人们面对背叛行为的心理活动和对背叛行为本书的态度等心理原因。
任何与背叛行为有过交集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共鸣。
10.《爱、罪疚与修复》作者:梅兰妮·克莱因这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的经典,读起来理论性会强一些。
作者通过对婴儿的观察和儿童的心理治疗,总结出关于人的情感起源和发展的潜意识规律。
11.《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丹尼尔·博尔本书作者获牛津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一直专注于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的复杂想法及产生过程。
作者在这本书中为意识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解释了人脑为何会贪求信息,探寻模式。
12.《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作者:马克·刘易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精神科学家,他在书中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大脑所具备的先天脆弱性,以及能够戒瘾的事是什么和如何发生作用。
13.《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作者:所罗门;格林伯格;匹茨辛斯基这本书是由3位社会心理学家,花费30年的时间合著的。
作者们通过500余次的实验,说明了各种有意识、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引导人们以更好地心态生活和面对死亡。
14.《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作者:利昂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在本书中通过解读人性本质,来教读者如何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15.《没有人可以不说谎》作者:乌特·艾尔哈特,威廉·尤能书的两位作者是夫妻关系,他们二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咨询公司,并一直致力于组织心理学研讨会和心理治疗的实践。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解析生活中多方面的谎言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谎言,并学会破解、驾驭谎言。
强烈推荐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在那里你会对自闭症有全新的看法,也会得正确的方法!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305948448550127?_wb_client_=1
最重要的不是买什么书不是训练孩子,更不是把孩子送去一些所谓的训练机构,那样孩子真的会向自闭症的方向去发展,成为真正的自闭症!
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自己和家人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完完全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在那种状况下还得内心的绝望与无助。然后就是对孩子放下评判,回应孩子的一切要求,看见孩子,买书的话就买一些孩子喜欢看的书,陪着你孩子一起看!
不要再把孩子当做病人来对待,而是耐心地花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带孩子远足游玩,给孩子讲故事,跟孩子做游戏,和孩子一起进行艺术活动(不是送去兴趣班,而是享用亲子时光)。。。等等。???
1.《第五个孩子》(英国,莱辛)深刻描述了人性中的不安,即使是最亲近人的之间都会有那徘徊的算计。他叫“Ben”,莱辛让其恐怖。
2.《罗生门》(日本,芥川龙之介)
3.《实现一种》、《第七天》等作品(中国,余华)
4.在求索中发现,进无止境。其他作品……
抛砖引玉。
请互关!本人正在完成一本深度解读人性的书稿《生命视域之宇宙人生∽“我"的蜕变与一种新的视域分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