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31 12:41:4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性格比较爱开玩笑,只是随口一说。2、把你当小孩子,觉得你性格小孩子。3、一种比较亲昵的口吻,带点宠溺。
不管他是喜欢你,想表达亲昵也好,还是只想站在教育你的立场上滔滔不绝都好,他都没有把你当作对等的人来看待。
孩子,一般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称,就像妈妈们才会叫我们的爱称。因为太过于亲切,太过于矫情,许多人面对自己不是很珍视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谢谢邀请,对于孩子看来,“打人”并不是真正的打人,也许只是情绪发泄的一种表现,是一个动作,也有可能是模仿大人。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打人的动作,或者是看电视镜头有打架的画面,不管是真打还是假打,因为孩子无法识别,是很容易模仿的。又比如是在外面玩耍时看到别的小孩伸手打人。这时候我们的家长应该从旁加以引导,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处理呢?
第一时间予以制止,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种攻击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
第二,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可以让两个小朋友牵牵手来表示歉意或者谅解。
慢慢引导几次后,就会有改善的。孩子的世界简单、纯洁,我们家长做到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最大原因是父母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爱养,孩子是大人的缩影,如果你脾气暴躁,他们也会失去安全感,以为暴躁才能保护自己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所以我们大人首先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先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好好沟通
宸妈日记一则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儿终于“闯祸”了。
Mico老师在电话里简单描述了事情的经过:
软陶课上,有个小朋友不由分说,上来就抢宸哥儿的白色软陶泥,宸哥儿先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利益,紧抓不放。眼看着小朋友力道越来越大,宸哥儿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儿很愤怒,同时很委屈地向老师反馈:“老师,他连问都不问,上来就抢。”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课的其他小朋友的证实。
我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天。甚至,我曾期盼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并想象过他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时会作何反应。
我承认,我不希望他怂。今天,他用事实告诉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儿,他日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记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开心,突然来了几个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抢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边,说咱们去散散步吧!我问他:“你不想玩了吗?”他说:“我玩够了,让他们玩吧!”
幼儿园老师给他一颗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掰一半放进我嘴里,说剩下一半要带给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欢,他都乐于分享。
曾经,我既欣慰,又担心。他如此温顺谦让,遇到冲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冲突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事实证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沟通是再所难免了。宸哥儿深知老师向我告了状,回家一路沉默不语。我亦给了他充分的心理准备时间。
到家了,我问:“宝贝,你现在有没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呢?”
我的和颜悦色并没有让他愿意马上开口,开是我继续默许他独处,平静一下心情。于是转身进厨房忙活开了。
准备晚饭的过程中,我抽空悄悄给受伤的小朋友的家长打了电话表示歉意,对方很宽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饭时分,我示意宸爸暂时不提此事,大家平静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沟通开始了——
我:“宝贝,来,咱们现在把今天的事情解决一下好吗?老师已经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我了,对于这件事你还有什么补充吗?你可以说说你的感受。”
宸:“是他先抢的,问都不问一句,上来就抢。”当他开口叙述这件事,还是有一些激动,委屈的眼泪湿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师也说是他有错在先。但是咱们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比如请老师再分配一些软陶泥给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哦!本来错在他,但是你却咬了他,这就是你理亏了,知道吗?”
宸哥儿沉默……
妈:“妈妈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将来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让我有一点点意外,不过我觉得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是吗?”
宸:“嗯,以后我会好好说,不暴力。”
妈:“这就对了,那咱们现在买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吗?”
宸:“这……就不用了吧?”
妈:“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咱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去纠正和弥补,明白吗?如果今天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伤,妈妈一定会很心疼难过的,现在宇轩妈妈肯定也很心疼,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错,妈妈也有责任,所以,刚才妈妈已经跟宇轩妈妈道歉了,她很宽容,让我不要批评你。事实上,直到现在为止,爸爸妈妈也都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对吗?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陪着你一起面对,你看,你犯了错,妈妈先要道歉,但我觉得你有必要当面跟宇轩说对不起。如果你愿意,我们会陪你一起去,好吗?”
宸:“那好吧,宇轩喜欢吃西瓜,咱们买个大西瓜去看他吧。”
妈:“好啊,不过为了表示你对这件事情的担当,买瓜必须用你的零花钱,如果不够,我可以帮你补贴差额,可以吗?毕竟,犯错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宸:“OK,走吧走吧,快点快点。”
妈:“好孩子,妈妈希望你记住,咱们轻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冲突。万一做错了,也不要紧,马上去纠正弥补,明白了吗?”
宸:“妈妈,我知道了。”
面对不可避免的冲突,你会希望孩子息事宁人,还是希望他打回去呢?我希望是先礼后兵。
在幼年时期,孩子身边通常都是父母或师长在旁。我会告诉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与对方说理,若是不依,再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
敌不动手,我不动手。若遇到特别蛮横的孩子,而身边又一时找不到可以评理主持的大人时,对方先动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赢。让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负你。
要打,一定要让他疼,但不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不准使用“武器”,不准击打头部等要害部位,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伤害。
要打,一定要尽快结束战斗,毕竟“久战”之下,受伤程度不好估量。尽量发出声音和动静,吸引大人们过来解决纠纷。
要打,要敢于承担责任和后果。如果确实是自己做错了,必须如实客观地向父母说明,不能说谎以回避责任。
要宽容,孩子间的纠纷打闹,过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让愤怒和怨恨伤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识”,宸哥儿自从带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两人奇迹般地变成了死党。那位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江湖义气”很重的“小霸王”,没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儿勾肩搭背,逢人就说:“这是我兄弟,谁要是欺负他,我就打谁!”
所以,性格温顺谦让的孩子,不见得会一定受气!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具有界线感。属于自己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奋起捍卫。
第二,悍卫自己权利的过程,应该注意的分寸和要点必须明了。
最后一点,让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远与他站在一起,有了坚实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气和勇气。
大人的性格对孩子影响很大。就拿我家来说吧,前两天发生的,一次中饭后,元宝大声的喊姐姐“又跑进来了,快去刷牙,你这个熊孩子”,我一听,这句话、这语气不是宝妈每顿饭后督促大宝的吗?孩子学的那么象,这个瞬间仿佛看到是宝妈在唠叨大宝的样子。看来,宝妈的不耐烦情绪已经影响到元宝了,我必须提醒宝妈注意平时说话的方式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是伴随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孩子性格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将来能否取得出色的成就,和父母的行为举止有着很大的关系。
既然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性格带来一生的影响,那么建议父母注意以下这几点。
再苦再累也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有些家长工作很累,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后,从单位带回的糟糕情绪控制不住,孩子的一点小错都会成为触发点,极容易成为泄怒的导火索。一天,林林妈妈被老板批评了,心情很郁闷,林林见妈妈好几天都没笑脸了,就故意捣蛋,想引起妈妈注意,逗妈妈开心,然而却惹来妈妈大发脾气,被狠狠的骂了一顿。林林被妈妈的样子吓哭了,到了第二天,一看见妈妈没有笑就紧张地、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不开心吗。俗话说,听话听音,别看孩子小,其实他们最会察言观色,当他看到家长面色阴沉,会心里盘算:这两天得小心点了,这些不安情绪都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长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自信。
父母这一神圣职责要求成年人必须懂得克制,隐忍,面对孩子尽量保护客观平和。就算生活的重压让我们很难笑出来,退而求其次,一定要做到再苦再累也要在进家前消化掉。
培养孩子乐观的好性格乐观是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是一个孩子拥有的最大的魅力。一天,我带两娃去公园玩,天气太热,两个孩子被允许一人一支雪糕,要知道,平时宝妈可是不允许孩子吃这些的。结果元宝边走边吃,雪糕融的快,小家伙吃的慢,一不小心,雪糕掉在地上,元宝立马伤心的哭了起来,我赶忙说:“元宝,脱下鞋子,爸爸跟你做一个试验好不好?”孩子平时最喜欢我说这句话,配合地把鞋子脱了,我说:“快,用脚去踩雪糕,看雪糕会从你的脚趾缝中长出来,我相信,你们班上的孩子没人尝试过”,孩子踩上去,就象小猪佩奇踩泥坑一样快乐。乐观是成功的催化剂。乐观的孩子做事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勇于探索。
不要抱怨,时刻传播正能量看到过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小故事: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母亲微笑着回答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钱。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我……。”我们说的话都在撒着不同的种子。你在抱怨这个世界,孩子也只会抱怨这个世界。
我时常开车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人多,有人插队,我的做法是平静的接受,在这个时间内,拿起购物车里的物品教元宝识物,辨别商品的大小,轻重,颜色等。
结束语:孩子性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父母不仅要展现营造快乐的能力和胸怀,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心,父母的乐观处世态度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