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1 09:54: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宝宝收拾玩具这件小事,就是很好的统筹力启蒙,因为在收拾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物品的分门别类、学会了有序的美,学会了负责和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可以帮助宝宝养成整理收纳的习惯,试试这些建议吧:
家庭价值观要统一
在决心教宝宝收拾之前,我们要先审视自己是否能坚持收纳整理。如果一边在要求宝宝收拾玩具,队友的臭袜子还扔在沙发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养。从苏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我收纳衣物、整理储物柜里的食物时,都会有意识的让她看见。对于小月龄还没有能力收拾玩具的宝宝,父母可以每次和宝宝玩完玩具、看完绘本后,一边帮助宝宝收拾,一边告诉宝宝自己在做什么,潜移默化的给宝宝“用完东西要收好”的概念。
一次不要让宝宝收拾太久
越小的宝宝注意力越脆弱,很难持久的做一件事,如果要让宝宝花一个小时收拾玩具,不仅不现实,还容易挫败宝宝的兴趣,让他泄气。因此,在培养宝宝收拾时,最好是大人做“主力”,给宝宝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任务。比如我会负责把绘本放回书柜上(稍难),让苏宝把玩具搬回收纳盒里,娃实际参与收纳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0分钟。
一次只玩一个玩具
苏妈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同时提供太多玩具给宝宝,是会影响宝宝认知和注意力发育的。和宝宝玩的时候,可以尝试一边玩一边收拾,以免最后宝宝被玩具的海洋吞噬。我和苏宝一起读绘本的时候,读完后发现她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另外的绘本,会坚持说把读过这本书放回书架上,再看下一本,这是一种整理能力启蒙,也是对书的尊重。
我们去图书馆的时候,儿童区有个玩具柜,供孩子们自由取玩具用。经常会看到有小朋友三心两意,玩十秒钟拼图,又想去拿积木。我见过最棒的回答是一个妈妈说:宝贝,咱们一次只能玩一个玩具,如果你想要玩其他的,请先把这个收好,再去拿下一个好吗?
在游戏中学会收纳
一岁后,试着引入一些好玩的游戏或者儿歌,鼓励宝宝参与收纳吧。我们在图书馆的时候,一到cleanuptime,老师把收纳箱拿出来放在教室中间,会带孩子们唱一首儿歌,鼓励孩子们收拾玩具。这首歌很有魔性,小朋友们一听到就知道该收拾玩具了,都积极的动起来,往箱子里放玩具。
宝宝大些后,你们还可以各自划定一块“地盘”,看谁收拾得更快,说不定宝宝会抢着和你比赛。当然,宝宝主动参与了收纳,要记得肯定和鼓励宝宝的行为,给宝宝动力。
贴标签,学分类
苏宝的玩具我目前是按功能来分类的,比如乐器类、积木类、毛绒玩具各放一个盒子,拼图用这种架子整理起来:
苏宝一岁半,还不完全懂得分类的意义,但已经对哪种东西放在哪个盒子里有记忆了,比如她能准确的找到切水果的玩具,是放在书架下面第二个布盒子里的。宝宝三岁后,可以引入更高级别的收纳技巧:除了游戏过后收拾好玩具,还可以鼓励宝宝参与玩具和绘本的分门别类、贴标签。宝宝学分类其实并不需要识字,把这类物品用图形的标签贴出来就可以了。等宝宝再大一些(小学),再用文字标签。绘本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按主题分类,也可以按书名开头的字母来分:我参观过的很多美国小学的图书馆,还喜欢按难度来分,字母越大,代表绘本的难度越高,便于孩子们自主阅读和培养分类意识:每个宝宝对收纳这件事的接受程度和速度不同,比如两岁左右的宝宝处于叛逆期,很可能回答说,我偏不要收拾。当然,如果宝宝真的很抗拒收纳,也不需要强迫宝宝,分析下原因,在日常中多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很好的教育。
大部分的流浪动物救助机构在收容猫狗的时候是没有过高的门槛的,但可供领养的猫狗却都经过筛选。虽然这些猫狗的年纪、经历、外貌等都各不相同,但性格却都格外乖巧、亲人。
正因为之前遭受过不同的伤害,这些猫狗都特别容易感知人类的关怀和爱护。
领养一只性格稳定的猫狗,其实是广大养宠家庭的不二选择,而且健康方面更有保障。
爱收拾房间的女人是纯洁安静的,也是很有气质的,都很懂生活,喜欢小资情趣,独立坚强,即使一个人生活,也能过得从容,这样的女生更加吸引人,家里收拾的干净不仅仅说明这个女人勤劳,更能表现出这个女人对生活是有热情的,而且是个精致的女人,爱干净的女人会规划生活,也能旺夫。
李晓蓉:我为300个家庭提供儿童房整理,从这点入手让宝宝翻不乱
作为一个不到1岁宝宝的新手妈妈,我发现我们家已经三辆婴儿车了,我也不清楚为何我们就给宝宝买了这么多婴儿车,更不用说我们家宝宝的各种小玩具各种了,有了孩子以后家里不乱是假的,但怎么让孩子养成整理收纳的习惯才是核心。
要知道宝宝的一言一行真的与父母生活习惯有关。我曾为300个家庭的儿童房做过收纳整理。毫无疑问有宝宝的家庭家里是最乱的,你真不清楚宝宝每天有多会”糟蹋“一个家。搞不好有的宝宝还把父母搞得没脾气。还有些“皮宝宝”自己在前面扔妈妈在后面捡,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妈妈在后面跟着自己才愿意做整理。
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整理收纳习惯??
3岁以前,让孩子看得见、拿得到、拖得动
3岁以下的孩子,还没开始分房,活动区域主要在客厅。真正的收纳工作主要是由家长来代劳的,这是培养孩子收纳意识的最佳时期,大人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敏感期,可以让孩子做爸爸妈妈的收纳小助手,一起收拾,要让孩子有玩具玩完要放回固定位置的意识;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玩具以低幼启智玩具为主,体积普遍比较大,看的书以绘本书籍为主,也是开本较大且规格参差,所以收纳家具相应的,也要适应这些需求:推荐收纳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地毯上玩,结束以后,可以用地毯自带的束口绳把玩具一下子收起来。
4-6岁,进入分房阶段
爸爸妈妈最核心要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孩子在这个时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分类:并给孩子约法三章如果收纳好自己物品就有奖励,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看他想看的动画片。
喜欢绘画的孩子,画笔、颜料、画纸、各种工具的存放,应该有专门的防污收纳架,而且分类要细,以免不同的画具、颜料搞混;喜欢乐高的孩子,除了考虑零散件集中存放到对应的格子中,还要好考虑到一个个盒子的分类叠放,可以配置开放型的陈列架;
喜欢户外运动的孩子,则应该配置挂放用的器具架,要考虑到球类、剑术、游泳镜、滑板等等不同器具物品的体积和收纳要求。
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先教折衣服再做玩具收纳
许多人抱怨:孩子把东西随处乱扔,真实让人头疼,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大人拼命想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玩具的质地和种类多种多样,很难进行分类,收纳的方法也很复杂。再加上孩子也不是每天只玩同一种玩具,所有要让孩子养成整理的玩具的习惯难度太大了。
比起玩具,衣服的分类要简单得多,而且衣服是每天必须用的东西,只要学会了衣服的折叠方法,把衣服放回抽屉的固定位置也就变成了小事一桩。这样就会更容易帮助孩子养成每天整理的习惯。当你和孩子一起折衣服时,既促进了全家人的沟通交流,有让大家都动手开始整理,“折衣服”的威力不能小看!
7-10岁强化自我管理习惯
7岁开始进入学龄期,是建立和强化收纳习惯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在上个阶段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空间管理和收纳习惯,此阶段就能更好地适应学业上的系统性管理和坚持。家长可以将孩子的自我空间和物品管理,列入日常奖惩机制捆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知道收纳习惯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
1、让孩子知道不同物品应该相应放在什么位置,特别是学习用品的分类存放;
2、孩子用完的东西要归位到固定位置,对任何要找的东西,都能立刻找出来;
3、让孩子决定物品放在哪里,不是你帮他做决定。这样让他有一个参与感
良好的收纳习惯,不仅会让空间视觉清爽干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做事的效率更高。从收纳整理角度来说,这就体现了归纳法则里“集中”。
将孩子物品集中在一起,再按物品分类的工作则相对简单且有效。再用“四方形摆放”的原则,将不同材质的物品再次进行归纳。你只有让孩子自己养成整理收纳习惯,他自己的儿童房才能真正的翻不乱。
老公下班回家,买回了一瓶麻药、一团纱布、一瓶碘伏,一瓶酒精,一把手术D,一把医用小镊子,幸亏没有冰柜,不然就吓死我了!
我问:“你这是干啥?”
“我给自己做个小手术,挖个鸡眼!”
我问:“你自己会弄吗?别瞎整,你整残废了我可不要你啊,你怎么不去医院啊,咱家又不差这俩钱!”
“不去,去了两次了,也不给好好弄,没多长时间又长出来了,他们就糊弄,拔不干净,我信不着他们,我自己来!”
说干就干,先给鸡眼消了毒,给手术D也消了毒,然后抹了麻药,感觉麻药起作用了,就开始了他的挖掘工程。
他一边呲牙咧嘴,一边往外拽肉刺,疼了,就再抹点麻药,继续翻找,直到血肉模糊,看得我心惊肉跳,对自己下手是真狠啊!
终于,他觉得肉刺彻底拔干净了,用碘伏消了毒,包扎上了。
然后拿着拔出来的一堆肉刺跟我炫耀,展示他的战果。
麻药很快过劲了,开始酸爽了,三九天脑门冒汗,疼的天天叫我妈,我愣是没敢答应,我不能乘人之危啊!
终于,熬过去了,伤口愈合了,还别说,从那以后,他的鸡眼再也没犯过,这成了他酒桌上炫耀的资本,觉得自己就是现代的华佗在世。
当然,这以后我就被他给瞄上了,脸上长个包,他都不放过,都要把你逼到墙角,我以为他是要来个壁咚,心都砰砰跳了,谁知道是要帮我挤包包。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