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1 22:00:0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三岁的同同长得非常可爱乖巧,街坊领居看到都想抱一抱,彤彤却谁也不让抱,一抱就哭。
和同龄的孩子比,乖巧的同同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也不愿意去上幼儿园,老师向彤彤父母反映说同同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这可急坏了同父同母,同同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家长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懂事又勇敢,但人无完人,如果宝宝表现得很胆小,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1、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非常重要。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也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2、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3、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粘人是情商高的一种表现,不过过于粘人对于孩子的独立人格培育不利,且粘人太厉害容易导致大人受牵制较大,导致心态浮躁。因此粘人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治。
首先,如果可以的话,落实分床睡。最好从出生就开始分床睡,如果没有一开始就分床睡的话,就要在婴儿床上多花心思。购买一张舒服的婴儿床,针对宝宝的喜好进行布置。一开始孩子不愿意独自入睡,家长要辛苦一点,临睡前把孩子放进婴儿床,趴在床边跟他聊天、讲故事或者唱歌,总之想办法把他哄睡。中途宝宝本来哭泣时,家长要及时发出声音,让他知道你就在身边。婴儿床不要离你的床太远,保持适当的距离。
其次,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该走的路让他自己走走,不要老抱;该自己完事的事要让他自己完成,不要舍不得孩子动手;该批评的时候要告诉他他错了,不要过于溺爱。还要时不时给他灌输“你是一个好孩子,不粘人”、“你自己完成了什么事,真棒”等等思想。在孩子动不动就哭的情况下告诉他“好孩子不哭”等,一点一滴地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样的孩子大家都喜欢的思想。
孩子的性格一部分靠天生,一部分靠家庭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琐碎的事情,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过于急躁。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一个人带大的孩子,就是特别的粘人,因为他除了年龄,他就没有办法年别人了,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多带他出去走动走动,多出去接触外面的社会和孩子,让她性格外向一点,回家的时候多让她跟爸爸和爷爷奶奶亲近亲近
我首先申明一下,我老婆很好,也很独立,一点都不粘人。老婆总是小孩脾气而且很粘人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新婚或者热恋。我个人觉得如果长期的粘人的女人很讨厌。我有个朋友的老婆就是这样的,老公出门总爱跟着,我们一群老爷们喝个小酒,本打算大家一起发泄发泄生活的压力,发发郁闷心情的牢骚,舒展一下,麻醉放松一下(这个男人都懂)。可就他带个老婆来,大杀风景,好象就他有老婆似的。害得我们大家都又只能端着架子,讲起文明礼貌来,一点也没味道。后来,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不叫他来喝小酒了。他找我打听是不是大家都对他有意见,我只好和盘托出。他求我出面化解,我教他一损招:以后你专门带你老婆去参加那些无聊无趣的活动。上了几次当后,她会学乖的。
根据我养四岁女儿的经验,我觉得这个孩子之所以粘人,主要是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另外则可能是缺乏自信,有些自卑。再一个是缺乏主见和独立的精神,不习惯自己决定,自己尝试,总是充满依赖心理。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安全感
我觉得父母首先说到做到,你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你会做什么,就一定地真正去做。该陪他玩的时候,专心陪着玩,不会让他感觉到被敷衍,不会感觉到你随时会转移注意力,随时会失去你。你要很确定的不断重复的告诉他,你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会以怎样的方式一致关注他,或者在什么时候无法关注到他。每天出门前留时间给孩子,哪怕一分钟也好,用这些时间和孩子交流,对话,做很知心的小事,并且变成习惯。
爸爸要去上班,晚上回来陪宝宝玩,你在家可以跟妈妈一起,想爸爸了可以打电话,然后亲亲他,跟他再见,让他等着爸爸回来。等回到家,一定是第一时间跟他打招呼,抱抱他,然后洗了手跟他玩。同样的,我爱人出门也要走这一套程序,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保留这个习惯,一次也没有落过。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时就是这些日常的小动作在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坚持。很多家长却是背道而驰,为了怕自己离开时孩子哭闹,就偷偷摸摸地消失,殊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平时比较依赖的看护人的离开,会让他感觉不安,而在他不知道看护人为什么消失、会消失多久的情况下,这种不安会加剧,时间长了会变成焦虑。从我们的经验看,从一开始出门就跟孩子讲清楚,并不会引起孩子大的哭闹,反而会让孩子对看护人的偶尔离开感觉释然。实对安全感好的孩子来说,做到这一点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二、针对缺乏自信,主见,及依赖
现今,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事无巨细,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事事不必自己操劳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凡事均要依靠家长的心态,认为自己离开家长就一事无成,对任何事情也不想费力去做。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信的人。要使孩子学会自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孩子进行尝试并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去尝试或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让他们在尝试或探索中了解事物的性质,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岁时喜欢玩水,就让他们自己洗小手绢、给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种塑料玩具等等,做这些事既满足孩子游水的兴趣,又给他们带来欢乐,而且事情成功之后也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建立自信打下基础。
2、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有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男孩乘公共汽车,上车坐了一段路程后,一位年迈的老婆婆上车了,母亲起身让座,并对男孩说:“来,小大人,站一会,看看能不能坚持住。”小男孩高高兴兴地站在座椅旁,并认真地扶着座椅不让自己摔倒。这样,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赞赏,他就会更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也随之日趋强化。
3、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不少家长常因为孩子年幼而代他们做许多事,帮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给他们包办过多,孩子就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自信也就很难建立起来。对此,家长不妨视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让孩子铺床叠被,让他们洗洗简单的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4、培养孩子的专长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这种不利的情况呢?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某一专长。孩子从小其能力倾向便会显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爱绘画。家长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们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这样,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定的成就来。培养孩子的专长,孩子就有了一种竞争优势,具有了上进的动力,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