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4 10:20:5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物竞天择,受保护的孩子长不大,人为搭建的“人格结构”不坚牢。要给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机会,在成长中由孩子自已搭建人格结构。如哪吒的人格结构是由父母干预形成的扭曲、不健康的人格,在受到挫折中易折没有韧性。
什么叫不听话呢?不听话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主要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很多家长都觉得跟孩子有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是某些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内心去思考问题,是不能跟上孩子的思维!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不能正确的看待与父母和亲友之间的矛盾,时间长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矛盾也会越来越大,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先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要有同理心,孩子的行为背后有思维的支撑!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谈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家长怎么在这张白纸上作画了!
完全可以改正!
常言道,孩子生下来就如白纸一样纯洁,是环境改变了孩子的性情,影响着其身心成长。孩子从小性格不好,脾气大,跟家庭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孩子,所以,孩子小小年纪如此性格,90%都来自父母。结论,要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
感谢邀请。
这可不一定哦!
这与老人自身的性格、爱好、修养息息相关。有的老年人带大的孩子,不但不内向,而且还很善于与人交往,性格活泼。比如:电视上的五岁小神童,诗词小达人王恒屹,就是奶奶带大的,他不但有丰富的国学知识,而且情商高、活泼又不失礼貌、稳重,还特别善于与人交往,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那什么情况下,奶奶、姥姥带大的孩子性格容易内向呢?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点看法,欢迎朋友们一起探讨。
1、缺乏活力的老人
现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愈来愈推迟,上班后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来越少少,孩子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年岁也都比较偏高。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会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母婴肌肤的接触,是婴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所以这类孩子长大后大多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他们往往会内向,甚至容易抑郁。
2、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孩子的父母存在分歧
年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着自己固有的一套育儿方法,他们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照本宣科去教育孩子,没有实践经验。但年轻父母认为自己更注重科学育儿,所以和自己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冲突,这种冲突当着孩子的面也经常表现出来,大人们以为孩子小,还不懂,但其实孩子在五六个月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了,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会看看谁更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爷爷奶奶允许的事情,而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爸妈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反之亦然。这样的孩子大后多不主动争取,人际交往比较淡漠,容易性格内向。
3、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跑走了。于是老人害怕孩子出问题,干脆就抱着他。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呢?原本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总想让大人抱着。孩子也会形成了不敢冒险的意识:前面有危险,还是待在大人身边好了。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内向的孩子。
4、帮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
好多孩子三四岁了,都不会自己系鞋带,穿衣服。老人还说孩子小,大人应该帮忙,或者说孩子穿得不对,出去会让人笑大人没尽责。但实际上孩子学穿衣穿鞋有个过程,犯错多了,慢慢的就会自己纠正。老是帮孩子穿,孩子没机会犯错、也没机会纠正,自然就什么不会了。
另外一个例子,孩子吃饭前喜欢帮妈妈端饭,家里老人就很担心饭碗会摔掉,一般都是孩子还没端起来,就被老人接过去了。
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和动作协调、人交往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容易内向。
5、老人把孩子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追究别人的责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打它,桌子坏,撞到宝宝了,打它……”,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或在游戏中产生摩擦,会告诉孩子,离他们远点,他们抢我们的东西,不是好孩子,不和他们玩了。这样的教导,让孩子是非不分,长大后,往往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者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也终究会没有朋友而更加内向。
6、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逻辑会带你从A到B,而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便拥有了全世界。
时间久了,孩子的天性逐渐压抑下去,得不到认可和满足,很容易成为内向的人。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来谈谈!
一、家长要主动讲和,方式有很多,作为爸妈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撑面子,放下家长的权威,主动跟孩子沟通,可以从生活上夸奖,学习上表扬,孩子一高兴自然就有了缓和,从而有了与你交流的动力。
二、转移注意力。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调动他的兴奋点,把他喜爱的某些兴趣人物故意说错,让他无意的来纠正你。放下架子,让孩子跟你一起做事,就说某件事必须要他来帮忙,他一定不会拒绝,因为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这样做不仅拉近了距离也有了对话的机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