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小孩性格很急怎么办(3岁小孩性格急躁怎么办)

admin时间:2024-02-06 22:18:4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三年级,性格急躁,考试总是拼速度,不关心成绩分数,有什么解决办法?

性格急燥,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让他在喜欢的方面专注的做一些事,时间可以在几分钟之内,以后再把时间慢慢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会有所改变。

3岁孩子如何教育,怎么就是不听话,打孩子就真的好吗?

我始终认为小孩子三岁以前任性就算了,但三岁这个年纪是个节点,三岁的孩子该让他懂规矩,知道规矩,遵守规矩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如果三岁的孩子还让她那么任性,唯我独尊,不受约束,孩子再大了以后,你再想让他怎么样的去学好?就会变得很难。孩子三岁以后养成各种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会对他以后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三岁大的孩子就不能再惯着了,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说不。

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在教育这个方面有“破窗效应”这个说法?其突他与赏识教育,都是不赞成父母打骂孩子的。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而不是被打出来的。而“破窗效应法”的意思是,你不拿自己的孩子当回事儿,你都破罐破摔的态度了,别人还当回事吗?

我比较认同严厉不等同于粗暴,没有方法才会简单,定立规矩约束孩子是必须的,同样家长共同遵守也是必须的。

我家三岁半的小孩非要恐吓,威胁,吓唬才肯听话,该怎么教育才好?

你好题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正面管教的讲师,也是一位幼教教育者。看到这个问题很亲切,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向家长们传播育儿理念。

我们归纳到传统的养育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指责

指责这种方式在教养过程中非常常见。就像这个图片上的家长和孩子一样,父母会问孩子你怎么又考了这么点分?你怎么又干了这么一件错事情?你怎么就没有把你的画画课学好?你怎么就。。。。孩子听到这个指责之后呢,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怀疑。他不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也不能更好的去面对新的事物进行挑战。指责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内心觉得无力。然而指责的方式却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常用的。回想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总会被大人指责这样或者那样,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是不是让你觉得很难受?当代人指责你的时候,你是内心在想我下一次一定要做好吗?还是你会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偷偷的伤心?这你就可以知道指责有没有用啊。

二惩罚恐吓威胁

你如果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给你买新玩具。你再考不好,就不带你出去玩。从小到大我们被惩罚过多少次,而这些惩罚之间,又似乎有什么样的正当的逻辑关系呢?究竟不好好吃饭和买新玩具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考不好试,难道不出去玩就能考得好吗?你曾经被这样惩罚过吗?你又觉得这样的方式对你真的有帮助吗?我们小的时候是否都被老师罚过抄作业?那个真的抄了500次的字就比其他我们只写了10次的字记得清楚吗?不抄写500次,难道我们就真的学不会那个字吗?被惩罚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还敢相信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能做好很多事情吗?所以惩罚在更多时候,和指责带来的后果是一样的,它会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不再是那个优秀的孩子,我们不再是那个值得被他人信任的孩子。这种不好的感觉会影响我们做得好。

三羞辱

看到下面这张图,不知道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有同感,我们小的时候,家长有没有对你说过这句话?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要饭!这一句诅咒似的“为你好”真的对你好吗??当你被羞辱的时候,你真的会想我要做的更好吗?你会觉得,羞辱是一种好的方式来激励你的斗志吗?我想作为一个孩子,作为当时的你,并不会那么想。羞辱让我们有一种叛逆感,让我们和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让我们不再想与对方沟通。还哪来的教育?

四体罚

你打过孩子吗?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被打过吗?你有没有发现,打孩子其实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当你打他的时候,他会说我下次再也不了。可以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仍然是走老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并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只是屈服于你的体力。而有一天当他的身体强壮到你打不了他的时候,他就完全失控了。一个叛逆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总是让人觉得很可怕。你不知道他会干出什么样出格的事情。就是因为在儿童的时期你以简单粗暴的解决了问题。惩罚,体罚,你去打他,但你没有走进他的心里,孩子的心门永远对你封闭上。这对你教育他,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五溺爱

溺爱是现在中国家庭常见的现象。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不溺爱,因为只有那一个宝贝。很多人都认为溺爱的孩子会胆子大,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溺爱的孩子他们不懂得规则,不知道规矩,他们做事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当他们迈入社会的时候,他们不清楚怎样做事才是真正正确的。他只能凭着自己的蛮横之力,在这个社会中摸爬滚打。就像一辆汽车开在高速上,可高速上却没有限速,也没有左右分割的中间的护栏。规则就像是那个可以最快120迈,也像是指引我们的路标。当孩子内心没有建立起这些的时候,他开在人生的高速上是多么的恐慌。所以溺爱的孩子往往会内心非常自卑,他们只能以强悍去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与胆小。所以现在的家庭都应该注意不去溺爱孩子。

六利诱

利诱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养育方式之一。当孩子要喝药的时候,你说,喝完这杯药,我给你一块糖吃。慢慢的孩子会说,那我要吃两块糖。下一次他说我要吃三块糖。你会发现利诱往往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同时利用也会让孩子失去做事情本身的动机。当我们告诉孩子你考好了,我就给你奖励100块钱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再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你给他的奖励,这让孩子失去了为自己而学这样一个伟大的动机。

七唠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中年人总会说,我和他说了多少遍,这个孩子就是不听我的话。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不听你话,并不是因为你说了多少遍了,而是因为你没有只说一遍。话越多越唠叨,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免疫你的声音。因为你的话在他的心中没有分量。一句话说一遍,接着去按你说出的话去做,这样才会让孩子臣服于你,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有分量。唠叨是一把刀。她会慢慢割掉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慢慢毁掉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谨言甚言,是我经常给家长的一句奉劝。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要让他感觉更糟?感觉好才能做得好!这是我们经常和家长说的一句话。想要让孩子做得好,首先要让他感觉好。

所以题主,当你用恐吓等方式去对孩子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不是更糟了呢?回想回想你自己每一次能把事情做好,都是在这样一种被恐吓的状态下吗?我想一定不是的,我想一定是你自己感觉很好的时候才能将这件事情做到更好,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你现在用的教养方式并没有作用了。

下面这张图是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如果你希望你对孩子的管教有效,一定要符合这4个标准。

第1点是是否对孩子尊重和鼓励。但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尊重孩子并且鼓励孩子,能让他发挥得更好。什么样的标准就是尊重和鼓励的标准呢?就是每次你要说话前,想一想,当你这句话说出去的时候,你是否也可以和你的朋友这样说话。如果是如果可以的话,那你就已经达标了。如果你的话对孩子说出去的这句话并不能对你的朋友说,那你一定没有站在平等的标准上。

第2点是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以后一直在寻求的心理感觉,归属感就是孩子感觉到我属于这里,价值感就是我有价值。所以我提出一个建议,要不断的让孩子感受到他在这个家里面的价值。假如你希望他能帮着你收拾家,那么请你不断的给予他正面的反馈。当他能够帮你捡起一本书的时候,你告诉他:“哇,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你已经帮我们捡起了一本书,这个家因为你的帮助收拾起来更容易了一些!”

第3点是否长期有效。您所说的恐吓威胁的方法只有短时间有效,不能让我们孩子长期的做得更好。只有鼓励我们可以帮助这个孩子认为自己是个更好的孩子,他才能持续做得更好。

第4点是是否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纠结于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呢,往往其实并不重要,可我们却因为这些不重要的问题和孩子大发脾气。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对孩子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希望可以帮得到你,加油!!!

13岁小孩性子急,易爆燥爱发脾气,该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总是有原因的,面对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的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或是严厉打骂,或是不管不顾,或是盲目说教等等。这些情况先把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搞懂了在说也不迟!小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可能是:1、吸引注意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特别快,家长既要上班也要照顾孩子,可能天天很忙,导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而另一方面,当父母和孩子相处时注意力总是不在孩子身上,也许会在手机等上面。这就可能造就了孩子想要让家长关注自己的需求,孩子选择大发脾气的原因了......2、环境影响环境是会影响人的,更何况一个小孩子,当处在一个充满暴戾、粗暴的环境中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充满暴戾,俗话说,言传身教,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温和有礼,那孩子的性格也会是开朗温柔的,反之,则是个暴脾气的孩子。3、为满足欲望当小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等,家长却无法满足时,通常孩子想通过撒泼来解决这个问题(别说你没有遇到);或者是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也会这样子,所以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坚决制止,绝不心软。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否则当孩子再大点,那可不是撒泼那么简单了。4、渴望被理解有没有家长这样的,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必要说那么多。我可和你说,孩子可没有那么简单,他们是人,同样有感受,只他们的感受不像成年人那么强烈罢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很容易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隔阂。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往往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四岁男孩子脾气倔强要怎么教育?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一个不被打扰的童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试想一想,如果他完完全全听了你的话,完成了你需要他做的事情,他不就成为了你吗?或者说是你的人生的复制不走样!?这些都不他的,他有自己的基因,有自己接受的外界的事物,所以他会有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决定。

其实小朋友并不是故意捣蛋,不听话,而是在这个时候有他自己想做或不想做的原因!家长这个时候应该蹲下身子,在跟孩子能平视对方的高度,进行一番对话“你不想做这个吗?那么你想做什么呢?”“让妈妈陪伴你一起做好吗?”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自主和力量,做一个睿智的跟随型的妈妈,通过对话试着去了解孩子。

国外做过一项调研:两组家庭一组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长大后这样的孩子的人格很健全,它能够很充分地融入社会,如果遇到挫折,他也会做自我调整后继续前行。另一组家庭的孩子是在被限制被管制的严苛状态下长大的,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乖张不善于与人交往,一旦遇到问题容易偏激。

换位思考、平等沟通,拒绝单方面灌输。要想帮助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不是吗?

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这才是最完整的!

按照鲁迅的说法,文化就是限定,就是让人在一系列的规则下待人接物。只要不脱离大方向即可!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