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7 04:03:1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内向胆小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儿童的内向胆小,一般来说,并不是孩子没有跟人交往的社交动机,而是孩子缺乏社交技能。孩子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不懂如何交朋友。
我家小区是里就有这么个小女孩睛睛,大概5岁了,在小区里,不会主动和别的孩子玩,有时候只有碰见比较熟悉的大姐姐,她才会开心的被带着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内向的儿童其实特别渴望和别人玩,一旦有机会玩熟了,就特热乎,甚至一下都不离开新朋友。其实不是孩子内向胆小,只是欠缺一点儿社交技能。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开朗,那如果孩子胆小该怎么教育呢?我个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不要在他人面前大声说自己孩子”胆小“睛睛妈妈有时跟我吐槽,有时,不愿意带孩子下来,她见人不主动打招呼,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每次都要给别人解释,自己孩子有点胆小。其实睛睛妈妈大可不必这样,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成长速度,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自家孩子问题,当爸爸妈妈不停地强调“胆小”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来越坚信自己“胆小”,反而加剧了自己内敛的性格。
有时,我带元宝下去玩,见到熟人,元宝不主动叫人,我会说:元宝可能现在不想讲话,对不对,玩一会儿就好了。虽然元宝有时也露出胆怯,但我相信,只要我多赞许,孩子会”胆大“起来的。
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不要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有些孩子看起来对什么都缺乏兴趣,也不愿尝试……这类家长口中“胆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家长经常把“不允许”“不要”“别这样”挂在嘴边。比如孩子想要爬高一点,家长怕有危险,孩子想去踩雨水,家长怕弄脏衣裤,孩子想多玩一会儿沙子,家长着急回家煮饭。家长时时刻刻的提醒,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处处有危险,未知的东西尤其可怕,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只是保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该放手就放手,没有不摔倒就能学会走路的孩子,不要再以爱之名去限制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利用小区这个熟人社会,为孩子创造”胆大“的环境小区邻居,小区游乐场是孩子大量聚集的地方,孩子每天见到的孩子都差不多,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小区游乐场,增加孩子之间的交往。可以先带孩子接近大一点的孩子,一般大一点的孩子知道谦让,有的孩子喜欢照顾比他小的孩子玩,这样一种固定群体的性质,可以训练孩子勇敢面对陌生人,如果碰上比较合拍的,两个家长可以留下联络方式,大家互相窜门都未偿不可。
结束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心态去面对成长中碰到的所有问题。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经历过的人飘过,一岁到一岁半时我们家孩子脾气的巅峰时期,非常的记忆深刻。分享一些自己用过的方法,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有用,个体差异很大,纯分享。
这个阶段孩子发脾气,用讲道理这个方法,确实不能算最理想的。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判断一下,孩子发脾气得这件事,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问题就是如何定义这个原则性,每个家长心里的尺度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家长觉得玩泥巴,搞得”脏兮兮”,是没问题的,有的家长觉得不行,一定要制止。所以,第一步,界定一个自己心中的底线。我本人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所以我觉得孩子一岁多,做的事情只要不是伤害性行为(例如伤害自己,打咬别人,在公众场合影响到他人)或者是安全性问题,我都觉得没有问题。那就尽量满足他吧,最大限度的减少引起他情绪爆发的事件。但是如果是刚才提到得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打断。紧接着,进行对这个年龄最有效的(2岁以后开始没有用了)方法,那就是转移注意力。
第二,作为妈妈,一定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足够了解哪些事情会引起情绪的爆发。一岁多这个阶段,我们尽可能的去避免这些情景跟事件的发生。例如,去超市,你知道孩子一定要拿很多水果放在车里,就不要在他拿的时候,不停的说不可以,不可以,而是,可不可以避免走那条路,让别人去拿,或者就索性让他拿,然后最后偷偷的在还回去。或者明明知道孩子出门见到面包店就非要买面包,可不可以不要走那条路,或者提早准备一些别的食物,如果不小心走了那条路且又没准备好吃的,可不可以在孩子没提要求或者发脾气之前,主动走进面包店给他买面包。情绪是有记忆的,与其编码记忆了一段不愉快的情绪,干嘛不把它存储成一段”今天天气真好,跟妈妈一起出去玩,妈妈因为爱我,走过面包店给我买了一个我最爱吃的面包,我好爱妈妈”这样的记忆呢,对吧!
第三,这个我觉得是重中之重。在你打断了他想做的事情之后,在他的情绪爆发的时候,在你即将崩溃得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用温柔的话语跟拥抱给孩子一个反馈,让他知道你们的关系依旧是亲密的。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育儿的基础,永远让孩子知道你与他是一个团队的,你们是在一起的,为日后面对更艰难的育儿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就是,你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可能在家或者我们可控的环境里,这比较容易。但是在一个有社交压力的环境里,比如我们家孩子那段时间在地铁里,非要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当然他肯定是要大爆发的,这忙的社交压力的环境对他跟我在控制自己情绪方面都太不友好了,所以那段时间,我的原则就是,少坐地铁,少去公共场合,少给自己制造麻烦,哈哈哈哈哈。
其实总结就是
1.界定心中的底线,一岁多,底线可以适当的低一些。
2.一岁多转移注意力还能用,且应该也是最好用的。
3.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件跟可以引发双方都不愉快的场所。
4.不论发生什么,都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在一起的,你都是爱他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首先,孩子三岁之前是性格养成时期,学习模仿能力很强,这个时期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妈妈和奶奶带孩子的不同,应该是大部分的奶奶通常比较娇贵孩子,比较注重孩子的温饱问题,她们会拍孩子冷着或者饿着,而大部分的妈妈在吃的好不吃的基础上,会相对科学的带孩子,也更更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和习惯培养。
其次,都说对孩子最好的早教,是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完美的生活,妈妈带孩子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养成。在生活中妈妈带孩子相对奶奶来说与外界接触的更多,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挑战,与同龄孩子的交流也比较顺畅。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孩子长期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强,性格开朗,待人接物都会更积极主动。而突然的更换监护人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不足。
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即使要上班也最好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之后再说,当然,这还要看自己家庭情况,如果必须上班不可,那么请耐心缓解孩子的情绪,慢慢适应新的监护人,并且尽量和奶奶一起带孩子,等下班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多多陪伴一下的。
一岁半的宝宝不会说话,语言已经发育滞后,给父母7点实用建议。
我从事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遇到过很多语言发育滞后的宝宝,甚至有两岁多的宝宝还不怎么说话,最后语言也慢慢的发育跟上节奏了。一岁半宝宝不会说话,已经属于语言滞后。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去正规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影响语言发育,如果是就需要及时治疗矫正。
如果生理上没有问题,那么就属于家庭引导的偏差问题。建议如下,
①教宝宝在真实的环境中认知人与物,多和宝宝说话。
②教宝宝打招呼,为宝宝做一个好榜样。
③教宝宝用动词表示需要,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
④做表情游戏教形容词,多制造语言的使用环境。
⑤鼓励宝宝发出主动语言,注意双向互动。
⑥重复多听歌曲,音乐可以帮助语言发育
⑦建立阅读习惯。
以上七点要从宝宝12个就开始做,如果过了12个月,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孩子学习语言有两个敏感期,12-18个月第一个语言敏感期主要建立宝宝讲话的兴趣,18-24个月主要是练习讲话,2岁以后孩子语言会大爆发。
愿宝贝们健康快乐成长。
发脾气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婴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冲动,变化大,控制也难。一岁左右的孩子当其行为受到阻止时就会手抓脚蹬,以大声哭叫来发泄。两三岁的孩子进入反抗期,他们一改过去的安静、听话、依赖,强烈要求表现“自我”。
??他们喜欢自我主张和独立完成“危险性”的活动,力求摆脱大人的约束,一旦行为受到限制,就会大发脾气。
从生理角度讲,每当孩子处在疲劳、病痛的情况下,他就会发脾气。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发脾气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
孩子受到委屈时会发脾气。家长处理问题不当使孩子感到委屈,容易导致他发脾气。
??例如,当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他喜欢的事时,家长突然强迫他去干别的事情,他就会又哭又闹。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发脾气。家长忽视孩子的情感,不尊重他,压制孩子的个性,会使他发脾气。例如,家长为保持室内的清洁,在收拾房间时,不和孩子商量,便把他精心制作的手工玩具丢进了垃圾箱。
??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心爱之物不翼而飞的时候,肯定会大闹一场。
孩子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发脾气。家长高兴时答应孩子的事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兑现,却没有及时向孩子进行解释和说明,也会使他发脾气。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他们会不依不饶地闹下去,甚至发脾气。
??
有不良性格倾向的孩子容易发脾气。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的需求,以致使他形成不良的性格倾向,这是孩子发脾气的根源。如果他的某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发脾气。例如,在大街上或者商店里,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当着众人哭闹,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可见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失败的,如果还不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发脾气的各种原因。家长在对待发脾气的孩子时,应分析其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家长对待发脾气的孩子,态度要冷静而坚决,不要急躁,更不能辱骂和威胁孩子。
??
2。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情感变化,尊重他独立生活的愿望,满足他的正当要求,启发、引导他顺利地度过“反抗期”。
3。家长应对孩子遵守诺言。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敬,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个性的发展,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有事应大家商量,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和见解。
??
4。进行家庭日常规范行为的培养和教育,当孩子进行活动时,对他要有要求,让他学会自觉调整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5。当发现孩子疲劳或易怒时,家长要温和地提醒他停止正在参与的活动;或者坐下来参与孩子的活动,以助他一臂之力。对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以抱抱他,对他说一些安慰的话,防止他心情沮丧或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
6。当孩子正在做自己喜爱的活动时,家长不要立刻强迫他干别的事情,而应在变换活动前,预先提醒他,让他有思想准备。
7。对待以发脾气作为手段要挟家长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他,离开他,允许他发泄,让他独自想想,待孩子情绪平静下来时,家长应对他耐心地解释和正确引导,使他口服心服,听从家长的正确指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