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3 18:19:2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可能是太宠孩子了,没有及时给孩子好的教育,正确的教育,凡事都顺着孩子,孩子肯定脾气就大,一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容易生气。
所以趁着孩子还小,还有可塑性,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什么是对错,什么事该做不该做,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就看家长怎么引导和培养了。
斤斤计较是心胸狭隘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
一、斤斤计较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以下行为:
1、吝啬小气,吃不得亏;当自己利受损时总会想方设法弥补“损失”。
2、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到一点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常对小事耿耿于怀。
3、闭合式心态和思维方式,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决定对事物的喜好。
4、与人交往时,很难进行换位思考,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的人。
二、找准孩子斤斤计较的原因
1、万般宠爱呵护
许多家庭对孩子万般宠爱,孩子被家长无微不至地呵护着,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家长的爱,却没有学会如何关爱家人,如何回报父母长辈的爱。
他们享受着最优越的待遇,就像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家长或外界稍有怠慢自然而然会产生心理落差,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家长言传身教
家长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性格、爱好、习惯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塑造孩子的性格、品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的孩子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复印版。所以,想要孩子不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宽容大度。
3、精细化养育
精细化养育孩子,使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的机会,缺乏与同龄人之间交往和嬉戏。
有的家长认为成绩至上,忽视了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引导和培养,孩子将同学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学习伙伴。
孩子将竞争误解为争个你高我低,这种竞争带给孩子的是放弃相互帮助,引发妒忌、不正当竞争、自卑、自伤等,稍不如意即暴躁易怒,带有强烈的神经质特点。
4、无法正视挫折
孩子因为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安排能力有所欠缺,遇到事会因经验不足而手足无措,以致失败受挫,无法接受失败的后果,进而导致心理紧张、狭隘偏激。
5、自我意识太强
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几乎是有求必应,这无疑增长了孩子的自我优先意识,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家庭里从未引导和要求过他为别人考虑,他只需好好享受别人以他为中心的感觉。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唯我独尊,一旦与他的要求和想法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孩子极度的感觉过敏,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遇到问题容易从个人感觉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三、培养宽容大度的孩子
1、智慧地爱孩子,不溺爱,教会他爱身边的人,用爱回报父母长辈,学会付出爱。
2、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宽以待人。注重对孩子的亲情、同情心、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3、教孩子学会退让。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遇到这些事情,要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妥善处理,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4、让孩子走出狭隘。围绕兴趣爱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发展水平,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别人的一切。
拓宽兴趣范围,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多走出家门、校园,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拓宽心胸。
5、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孩子在大量的人际交往中,训练孩子与人相处时要学会互相包容,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限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要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6、教会孩子懂得反思。心胸狭窄的孩子经常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影响自己的情绪。家长要引导孩子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这样,由矛盾引起的不快就会很快消失。
7、体验害处觉醒内心。让孩子体验一下心胸狭窄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别人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他做朋友。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如果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脾气,容易被孤立,没有真正的朋友。
总之,我们要引导鼓励孩子,让他们学会宽容快乐的成长。
作者:若水无忧518,教育领域创作者。关注解读教育热点,传播教育理念。
喜欢就请关注、点赞。请转发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关注教育热点,传播教育理念!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即删!
做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孩子,我相信作为一线老师都会遇到。
我现在所教的班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给人的感觉整个人就有一种负能量在里面,怎么样判断出来呢?
他的身材啊,跟正常孩子来说,相比较而言比较矮小。现在五年级了,但是身高呢,就像二三年级的孩子。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快慢是不同的,身高高低也是有不同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孩子对待学习,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家人,都有着强烈的负面情绪的。
三门课,一个星期里面能有四天一个字不写。老师问,一句话也不说,没办法最后把家长叫来,孩子对待老师和对待家长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怎么问也是一个字也不说。家长对待孩子这样的问题,批评过动手过。但是效果呢,却没有明显改变。
再后来,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严重了,孩子在课上开始发出一些异样的声音,小动作。有时候下课的时候,无端地招惹同学。
孩子如此浮躁,成为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跟家长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沟通,最终把情况摸清楚了。孩子妈妈经常恐吓威胁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爸爸,再不听话就让你和爸爸一起生活。
没错,你猜到了他们的父母离婚了。而且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孩子的妈妈又找了一个。生活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又离婚了。
于是孩子就有了亲爸和二爸之说。没错,二爸是孩子自己讲出来的。这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现在孩子的妈妈又找了一个,孩子最终又有了一个三爸。
把情况弄明白以后,我渐渐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负面情绪了。妈妈的语言威胁,家庭的数次变故,以及内心缺乏极度的安全感,于是就变得自卑起来。
弄明白情况以后,才可以找到对应的方法。让孩子找到安全感,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在这个找到的过程中,孩子才渐渐的有所改变。
于是语文课前领读任务,就交给了这个男孩。语文课上读课文的任务也基本上让他参与,再比如课间看看班里谁的个人卫生不合格。自习课听写生字词在黑板上写完以后,让他做评委。
提问背诵情况时,让他指名哪名同学来背诵,通过不断给他体验历练,找到自己角色成就,到现如今他写作业已经不是问题了,而且跟其他孩子沟通交流,变得正常了。尽管说成绩还没有提上来,跟其他同学比,差距还很大。但和孩子之前相比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首先感谢邀请!
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是从小养成的,有人说,家庭条件贫困的孩子,都小气。其实也尽然。
一个人小气是父母在你幼年的教育和言行导致的。我的家庭条件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不贪小便宜,和朋友在一起,要举止大方,不能给人留下小气、贪婪的印象。
所以现在的你要做的不是探究以前的自己,而是挖掘出现在的自己。做人计较的度不要太过了。对于自己重要的人可以相对豁达一点。而那些对你相对来说不重要的人,你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的适度维持自己的原则。
其实不是光你一个人敏感自己小气,其他人也一样,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你能感觉到,已不简单了,尽量改就可以了,你比一边说你小气,一边比你更小气的人强多了,起码你不说别人小气而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就此而言,你不算小气,算大方的。
从现在起,开朗些,阳光一点,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加油!
一岁半小孩子太自私,太小气,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小孩子,这么小,他没有分辨是非能力,他几乎都不怎么懂事,你让他大度一点,你让他不要那么小气,她根本就听不懂,这个也不用怎么办?这样也很好,他不会把自己的东西乱扔,他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长大之后会改变自己,小的时候性格人是会改变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