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5 21:46:1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1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2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3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父母该做的事
1心态要平和。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父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3~4岁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控制他们的冲动。耐心,则需要很好的控制冲动的能力。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这种技巧。然而,大多数孩子直到他们5、6岁才能掌握耐心等待的艺术。一些孩子可能还会觉得等待的过程很难熬,这取决于他们的性格。
2要讲究技巧。一个有趣的游戏、即将得到的神秘小礼物、父子间一个秘密小约定,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爱抚,都会让你的孩子觉得等待并不漫长、痛苦,耐心等待之后,是愿望的实现和对自我的肯定,他会越来越有信心、耐心去等待。
3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个耐心的典范。这意味着当你碰上塞车或是排在蛇行的队伍中等待时,不要发怒、抱怨。当你觉得不耐烦时,就把那些时候当成一个机会,展示给孩子,你是怎么反应的。
孩子调皮好动是正常现象,但是过于放纵则会影响学习,还会形成冲动,缺乏耐心等性格,因此父母要加以引导,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忍耐力。
一、排除干扰
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一个原因是所处的环境太吵了,如果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父母要为孩子排除干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可以适当地训练他的自控力,比如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让孩子学会忍耐
孩子缺乏耐力,因此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父母平时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立刻满足孩子,让孩子学会忍耐。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孩子爱发脾气总是有原因的,面对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的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或是严厉打骂,或是不管不顾,或是盲目说教等等。这些情况先把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搞懂了在说也不迟!小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可能是:1、吸引注意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特别快,家长既要上班也要照顾孩子,可能天天很忙,导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而另一方面,当父母和孩子相处时注意力总是不在孩子身上,也许会在手机等上面。这就可能造就了孩子想要让家长关注自己的需求,孩子选择大发脾气的原因了......2、环境影响环境是会影响人的,更何况一个小孩子,当处在一个充满暴戾、粗暴的环境中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充满暴戾,俗话说,言传身教,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温和有礼,那孩子的性格也会是开朗温柔的,反之,则是个暴脾气的孩子。3、为满足欲望当小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等,家长却无法满足时,通常孩子想通过撒泼来解决这个问题(别说你没有遇到);或者是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也会这样子,所以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坚决制止,绝不心软。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否则当孩子再大点,那可不是撒泼那么简单了。4、渴望被理解有没有家长这样的,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必要说那么多。我可和你说,孩子可没有那么简单,他们是人,同样有感受,只他们的感受不像成年人那么强烈罢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很容易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隔阂。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往往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能父母要搞清楚,孩子胆小,是不是会影响他的生活,在他的日常交往中,有没有给他完成困扰,让他不开心。
给孩子贴标签,是教育的忌讳,胆小就是一个很常见的标签。
希望父母在平常和孩子相处时,没有表现得太明显。
想要孩子对人热情主动一点,方法如下:
1、耐心。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有等待孩子成长的耐心,有接纳孩子弱点的耐心。
孩子不喜欢主动跟人打招呼,有可能是害怕,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孩子大概分为4种气质,天生的,具体说法可以看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
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无关好坏,也许害怕的孩子,未来会更加稳重,不冲动,说话做事拿定主意才会做,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2、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任何事都是。想让孩子主动跟人打招呼,父母首先要做到主动热情跟人打招呼。
同时,当需要孩子打招呼时,父母只需要自己先做到,再提醒孩子去做,如果孩子不做,也不要多说,不要给予任何评价,拍拍他的头,让他自己先去玩,帮他摆脱困境。
3、共情。一个情绪得到理解的孩子,将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拿上面的事例来说,当你让孩子打招呼,他躲在你后面不敢出声是,你可以根据平常孩子的表现,帮助孩子把他的心声说出来,然后,表示理解,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会不会跟人打招呼,你都是爱他的。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便孩子仍然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但是他会在你的接纳中,更加体谅你,从而实现偶尔顺着你的意思,去跟人打招呼,只要他突破了这一步,加下来,就会有好的变化。
孩子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阶段,这让他们很少会有耐心的去对待一些事情。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耐心就特别重要,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都是在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培养孩子耐心的过程中,往往都不是很愉快,但是一旦帮助孩子养成了耐心,将来他们在面对类似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再冲动行事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耐心呢?
下面推荐三个方法,家长们可以都来试一试。
培养耐心三部曲1.适当让孩子等待。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总是马上放下手头的一切去满足他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不那么愉快的等待过程。让孩子体验延迟满足是为了未来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压制他们的欲望,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他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就青春期以后在社交中容易休闲,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会退缩不见我就不知所措。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在孩子要求某件事物的时候让孩子稍微等一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耐心。
2.告诉孩子他们的感觉。当孩子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来帮助孩子认识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告诉孩子这种感觉就是沮丧并对孩子表现出的耐心进行赞美。例如家长可以说,我知道等待的过程对你来说很困难很不好受,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是一个有耐心的孩子,表现的非常棒。当孩子因此而得到家长的赞赏时,他就有可能在下一次更努力的进行尝试。
3.参加促进耐心的活动。除了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不能立即产生结果的事情。例如种一些植物并经常观察植物的变化,在参加的活动中让孩子去经历整个过程,体会到耐心等待得到的结果,孩子会记住并运用在未来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耐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对父母的耐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学会克制,拥有耐心,必定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顺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