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7 03:04:4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作为家长经常揍他,效果已经有了!只不过家长不承认而已。
孩子因为不满意爆发脾气,乱扔东西(暴力行为),而家长因为不满意孩子的行为,揍孩子(暴力行为),孩子不就学会了暴力了吗?
孩子打不过家长,他采取了乱扔东西的方式,家长以暴制暴,加固了孩子“不满意就暴力”的思维习惯。而且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自己还没有能力反抗这种暴力,逃避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所以选择离家出走。
这就是家长经常用揍孩子来教育的效果。只是这是一个负面的效果。
作出以下的建议:
一、清晰孩子暴躁的根源对于一个幼儿而言,发脾气、哭、扔东西是他发泄自己情绪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受限于身体条件而仅能选择的唯一方式。
当这种认知在一开始没被纠正,慢慢的孩子就只懂得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并不是孩子暴躁,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的没有办法,发展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
二、家长的行为家长的暴力教育,要么让孩子屈服从而懦弱,要么让孩子更加暴躁。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观察能力同样非常强悍。
发脾气->暴力行为,这在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行为习惯中被不断被验证:不开心了,暴力行为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三、解决方式通过上面的长篇大论,只想让家长清晰两点:
1.7岁了,这是一种习惯,改变习惯的道理很简单,但改变习惯需要时间;
2.孩子对此的认知源自家长,家长需要反向而且主动的来影响孩子;
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时间,以及以身作则。
当以后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的时候,静置孩子。具体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发泄他的情绪。人处于情绪之中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会愈演愈烈;
当孩子发泄完情绪之后,询问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对吗?如果不对,那么孩子自己认为还有什么方式。你会发现,孩子其实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而且他心里也有其他的想法。
给予孩子机会,让孩子模拟实践,并证明是有效的,让孩子对此深信不已。
具体方式:模拟拿走孩子的玩具(之前让孩子发脾气的事件),而后让孩子尝试他新的解决方式,并给予孩子引导。
当孩子做到不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好棒!你做到不发脾气,用好好说来解决问题了!妈妈真的为你感到高兴!”
这样的步骤,必须反复进行,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的时候,就必须进行一次,企图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孩子语言过激现象背后的原因
父母管教孩子时,孩子言语过激,造成这种局面,很有可能是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对孩子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提出孩子的问题,进行评判指正,父母的这种行为很容易激怒孩子,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言语过激。
管教孩子是要讲方式方法的,尤其是要懂交流的技巧,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你的管教,如果你的管教孩子无法听进去,那么你的管教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你在做无用功,非但没有效果,还会激起孩子对你的不满、愤怒和挑衅.案例中的孩子进厨房拿刀子这个行为就是向爸爸挑衅,这说明爸爸苦口婆心地管教是无效的,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怎样管理语言过激的孩子当父母管教孩子时,一定是孩子某个地方做错了,或者是孩子做的某些事情不符合家长的心意,因此要管教孩子,怎么管教孩子才有效呢?
无效管教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情绪、心情和担心,直接针对孩子犯错的问题进行评判指正,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一定能激怒孩子。
例子:儿子回家告诉爸爸今天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班里倒数第六。这个时候,爸爸一定非常生气。辛辛苦苦地送孩子上学,结果成绩是班里倒数。如果爸爸说:“考这么点分儿,你还有脸回家,你对得起我和你妈妈吗?”。如果爸爸这样开场来管教儿子,导致的直接结果就如同上面的案例中的孩子一样,激怒孩子,生气中的孩子当然会说:“爸爸,你是要杀了我吗?”然后挑衅地跑到厨房,拿起菜刀。
孩子的这个行为说明爸爸的管教失败了,孩子以后不但不会好好学习,还会变本加厉地与父母对着干,让自己变成越来越难管的孩子,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
有效管教
父母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要学会与孩子对话的技巧。
当儿子回家对爸爸说:“爸爸考试成绩下来了,这次是倒数第六”
爸爸:“儿子,这次考了倒数第六吧,那比上次倒数第三,进步了三名呢!继续加油,儿子,爸爸看好你。”
如果爸爸这样说,儿子一定会在心里感到愧疚心想:父母天天送自己上学,好吃好喝伺候着,结果考这么点儿成绩,从心里感觉对不起父母。会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对得起爸爸的信任和理解.
这种与孩子对话的方式,激活了孩子的内驱力,这个时候爸爸再开始对孩子进行管教,告诉孩子该怎样做,爸爸会感到更高兴等,这个时候儿子一定能够听进去的,因为孩子正心怀愧疚.
所以管教孩子是需要诀窍的,其实管教孩子还有很多的诀窍,比如说与孩子相处的诀窍、与孩子沟通的诀窍、赞美孩子的诀窍、指导孩子的诀窍、平息孩子怒火的诀窍等等。
如果父母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管教孩子的诀窍可以看我正在更新的专栏《十种技巧轻松搞定难管的孩子》.
冲动性孩子克服性格危机!问题的起源来原家长,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基因所在。我虽有子女,但孩子从没有这种性格冲动的体现。女儿能说会道,以工作。儿子的性格向我,从不爱说,是个内相的人,不喝酒抽烟,可我抽烟,茶水从不离嘴。向是大相反!大人的形象,说,作,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种想象。环境也可使一个孩子变成性格的差异,家庭环境也是如此。有钱人家,孩子大手大脚。靠月工资收入就不是这么一个花发了。环境的好坏,是改变孩子的一部教课书。谢大师兄的邀请!
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首先要明确的是,小孩不守规矩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过于频繁且严重,就需要进行干预。针对小孩的不守规矩行为,家长可以进行以下措施:一是及时表扬好的行为,强化正面情绪,鼓励孩子不断进步;二是给予合适的惩罚,但注意不能过度惩罚,避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三是引导孩子认识规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家长也可以多和老师、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只有家庭和教育机构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给孩子讲讲道理
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性格进行说服和劝导,让孩子认识到这种性格是错误的,不及时纠正会造成日后的严重后果。只有通过这种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改变思维,慢慢改正。
2、适当的鼓励
其实偏激和固执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的优点,父母要在生活善于去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同时还能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
3、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因为孩子生活阅历少,知识面窄,看问题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帮助孩子拓宽兴趣,多方面接触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思维方法。
4、中肯的评价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也是培养自信的关键时期,他们极其渴望从他人口中得到关于自己的中肯的评价。所以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比较执着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定,可以多观察后,再判断如何引导孩子处理坚持与变通之间的平衡,不要因为孩子的坚持,而以强迫的方式让他遵从,这样不仅剥夺孩子了选择的权益,还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倔强脾气与固执的性格。
5、建立信任关系,提高认知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对任何人都持以不信任、敏感多疑的态度,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次就要明确向其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表现以及会对自身产生怎样的危害,让孩子自愿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