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小孩性格很要强吗(7岁小孩性格还能纠正吗)

admin时间:2024-02-20 12:33:1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家里有一个能力很强,但性格很强势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是男孩,那么他的父亲或与他一起生活的爷爷(外公)一定很能干也很强势,大男子主义者为多,孩子不可能自己莫名其妙的强势的,能力也一样,必定有人言传身教的。如果是女孩子,那么她的母亲或与她一起生活的祖母(外祖母)也一定强势,比较彪悍的那一类。

所以,要说如何教育?解铃还须系铃人,大人自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一个好的样板,孩子必定会有所改变的。是父亲就要多关爱自己的妻子,在家里不要自己说了算,要民主,对孩子要以理服人而不是靠家长的威严,更不能训斥、打骂。是母亲则要多听听丈夫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在家一手遮天,要尊重孩子、尊重配偶。

孩子是一张白纸,复印下来的大多是家长的影子。

对于性格倔强不听话的小孩儿该怎么教育?

感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给予如下的建议:孩子为什么性格倔强,不听话呢?

其实性格倔强,有两种可能:

一是孩子的自主意识比较强,人格比较独立,所以要争取“我”的权利。二是孩子常常被忽略,内心没有安全感,需要用倔强,不听话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当然,孩子不听话,表现出来的性格是比较倔强,作为家长要反省一下你跟自己孩子的相处方式如何,是不是对于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严重的掌控欲望,导致孩子特别的压抑呢?

针对问题,然后这样来解决:

一:学会倾听,给予孩子诉说需求和表达需求的机会。其实,当孩子能够心平气和的表达的时候,已经被理解一半,冲突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二:对于这类孩子,当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立即给出答案或者结果。特别是反对意见的时候。“哦,你提出的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问题我需要考虑一下,或者说是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商量一下。”晚点或者说明天我答复你。

三:有外人的场合,不命令孩子必须那样做或者说是要求孩子要听话。这样的孩子格外脆弱和自尊心极强,要保护好孩子。

四:采取相反的措施,知道孩子性格倔强,习惯了否定,那就故意采取相反的意见。例如:天气很冷,要带围巾,可以告诉孩子说“你别带围巾哦!”自己戴上。当然根据具体的事情来采取相反的教研。

总之:认清孩子倔强的原因,性格还是内心的缺乏安全感,认真倾听,不强制其必须怎样,充分尊重,采取相反结果的语言促使其达成结果。对于这类孩子,切记说教唠叨,还有就是强制命令。否则吃亏的绝对是你哦!

七岁的小女孩很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该怎么办?

七岁的小女孩很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就喜欢一个人玩,这本身没问题,是大人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她。

首先我想说,内向的性格不一定不好,每种性格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内向性格的孩子可能专注力更好,学习力更强。

内向性格不好的一面应该就是大人眼中的不爱说话,不爱笑,不能很好融入到人群中。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合群,都必须成为交际高手,这是大人给孩子的误解。内向的孩子可以成为作家,程序员,科学家等等。

我自小比较喜欢安静,爱看书,情愿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阅读上,也不愿跟着周围的同学去吃喝玩乐。我爸爸非常开明,他从来不限制我必须几点回家睡觉。

三四年级开始,我就开始阅读伟人传记,如富兰克林传记,爱迪生传记,还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长篇小说。结果就是,长期以来我的作文都被当作范文,思想比同龄人成熟,性格比较坚韧,成绩一直优秀,甚至在小学六年级就成功入团。

在外人眼中,我是安静的,不爱喧闹,不爱玩笑,经常宅在家里,但这点一直没成为我的弱势,反而让我拥有更多自己的空间,不断铸造自己的梦想。

作为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不要责备,不要打骂。同时父母也要反省,是否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导致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先改变自己的问题。然后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家长加以引导,帮助,鼓励,让孩子在爱的引导下回归正轨。

任何的打骂,惩罚都只是暂时有效,但长期有害。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家长的问题,唯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收获最亲近的亲子关系,才能培养出自信阳光,积极乐观上进的健康孩子,这也是父母最大的成功与幸福。

7岁的女儿很叛逆,不听话,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七岁的孩子不听话,他肯定会处在一个叛逆期,因为他还不是完全的能够懂事,所以我们应当耐心地教育给他灌输一些道理,让他明白一些事情,多让她与身边的一些朋友接触,让他与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大家多多支持一下

10岁的男孩自尊心强,脾气暴躁,在父母面前爱哭,在外胆小,怎么办?

分享一个之前孩子哭闹的案例,关于胞兄弟之间的故事

我们首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内心底层的情绪?是悲伤?愤怒?无奈?还是其他压抑的情绪?到底倾向于哪一种?

估计孩子目前并没有太复杂的情绪,只是在妹妹出生后,她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刺激,所以她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可是又不能恰当地去表达。

分析孩子这种强烈情绪的背后,其实她是一直不断地在用这种方式想跟妈妈、爸爸或者身边的人去表达:“请你们看到我的存在!请你们知道我需要什么!”孩子情绪的背后就是一直在说这两句话,但是她一直不被了解,所以她很生气。

即使妈妈在两个女儿相处的时候总是迁就大女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安抚大女儿内心那种不安的、被忽略的感受。

孩子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遇到困难会退缩,这个表象背后有很多原因。随着孩子成长,对世界和事情渐渐地会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如果她遇到事情就害怕失败,或者觉得困难就不愿意去尝试的时候,通常孩子要么对事情要求特别高、特别完美,使得她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要么就是完全对自己要求特别低,没有想去挑战、去尝试的欲望。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困局把孩子困住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像一个孩子一样,对凡事都很好奇、都去探索。而且往往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严肃了,她太在意结果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单单地去享受那个过程。

1、调整视角,正确看待年幼的孩子

首先,妈妈要调整自己的视角,纯然地看待大女儿就是一个仅有3岁的小女孩,不要把她当成老大而对她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观察孩子情绪的背后,是怎样的内心世界。

要把“无理取闹”这四个字从孩子身上拿走。如果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就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讲理。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道理,而不是一个孩子的道理。如果妈妈能够去了解孩子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出发点,以及她心里的感受,就不会用“无理取闹”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了。

妈妈照顾这两个孩子,肯定很辛劳,自己的身心状态如何?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吗?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妈妈需要注意自己和孩子互动时候说话的语气、措辞、看孩子的眼神等等,在这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了怎样的感受或者情绪?可能有时候确实对大女儿传递了不满等情绪。

2、去发现孩子行为模式的来源

根据分析,大女儿身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她有压抑的愤怒。她的情绪就是一种愤怒的表达,另外她内在还有愤怒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第二,她对事情有操控欲,想要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如果不合她心意的话,她就没办法接受。

妈妈需要反观一下,在家庭环境和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

第一,孩子的愤怒是从何而来的,愤怒的来源是什么,要么是什么事情别人侵犯了她,要么就是没有被人理解,心意没有达成;

第二,孩子的操控欲,事情一定要按自己意愿进行,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一定是在模仿或学习某一个人,很可能就是妈妈。

一般来说,不管孩子怎么有情绪,她一定是最忠诚于自己母亲的。她的行事风格和对世界的看法,通常都是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为思考模式的时候,就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去找原因,自己平时是不是就以这种方式和孩子相处的?孩子只是把它学出来或者表现出来而已。

3、和孩子以更轻松的模式相处

关于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的问题,建议妈妈平时和孩子多玩一些轻松的、打闹的游戏,没有任何结果评估这样的游戏。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讲讲故事、看看绘本,或是一起看幽默的动画片,让孩子能笑出来。

父母多去观察一下孩子在什么时候会笑、会开心?什么事情会让她笑出来?那然后就多在这个方向上下工夫。包括带孩子多去大自然的环境里玩儿,让她看一看这个世界,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让她把那种孩子的天真找回来,让她能够在游戏当中享受,体会做成、做不成、或做到一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不用去在意结果。

同时,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态。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在乎结果的人,只是孩子吗?还是妈妈也太在意结果了。一旦孩子被结果性的东西框住了,对她的发展局限性是特别大的,她做任何事情都会畏手畏脚,以至于到最后她就不敢去尝试了。

4、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

另外,父母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体质。当孩子的身体、体能还有内在的健康状态不佳,包括孩子长期的哭闹情绪,都可能会让她的体质各方面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整体能量状态不高的时候,在她的内在,没有充满阳光、充满游乐兴趣、充满天然自信的那种尝试状态的话,她可能也会怕去尝试新鲜事物。特别是小女孩可能平时运动量不多,也许家长也会希望孩子文文静静的,这样孩子的体能运动锻炼就可能不太到位。

建议家长多给家里的两个孩子进行一些推拿,把孩子的脾气、中气都提上来,让他们身体轻盈、心情愉悦,那自然做任何事情的兴致和情趣,还有尝试面对挫折的心理自然就都提升起来了。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