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4-16 13:38:2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首先,放弃要去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人只能被影响,不能被改变。任何的改变都只能是出于他自身的意愿,是自动自发的行为。否则,警惕矫枉过正。
人不是物件不是植物,人有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不能像改变一株植物的位置,改变一张纸的形状一样去改变一个人。因为你施加的任何作用力,对方都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两股力量的冲击会让事情如何发展我们无法掌握。
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看到太多不受家长管制,不按家长期望行事的孩子越发忤逆而误入歧途的事例。
其次,我不知道你为何要让一个10岁的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活泼开朗的反义词是安静内向吗?如果他的状态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是否活泼开朗重要吗?
我之前回答过关于内外向的问题。这里再简单说下,内向或外向是人的性格特质,是天生的,后天只会对它产生微小的影响。除非极端的内向性格,内向的人只要他愿意也是可以表现出外向性格的特征,只是过后他需要安静独处的时间去恢复。内外向性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焦虑,想去改变10岁小男孩的性格。是觉得活泼开朗的男生更受欢迎?活泼开朗的男生看起来更聪明?活泼开朗的男生以后会更有成就?还是活泼开朗的男生更快乐健康?
在让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前,希望你慎重的思考下,有没有这个必要。你出于什么样的期望要去改变他,你的那些期望哪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哪些是社会赋予你的性格偏见。在问如何去做一件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件事:这件事有没有必要做,该往哪个目标做。
假设这个小男孩确实需要变得活泼开朗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那么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不去强迫他做任何事,只是给予他信任和安全的环境。
2.不去否定现在的他,那会让他对自己感到抱歉,失去改变的信心。
3.想让别人遵从我们的意见时,请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比如,我们不说:不要这么害羞,他们又不会欺负你。而是说:去和他们待会儿吧,他们看起来很期待你的加入。
4.他所认为的最自在最平静和愉悦的状态才是对他好的。南方再暖和湿润也不适合小麦。每个人,在适合他的相对应环境才能充分发展自我,培养优势。
5.无论他外貌,性格,智商,成就如何,他的健康和快乐以及善良永远是第一位。
10岁的孩子就不爱学习,产生原因有学校、家庭、自身这三方面因素的。
学校方面: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以考试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来评估教师优劣,由此以“分数论英雄"为准则的重压下,教师们只能在教学中以“题海战术”的方法,反反复复,重重叠叠地叫学生做题,练题,去达到上级要求。这样做,10岁的孩子当然感到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了。
家庭的方面:孩子的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三大要素都有缺失。
孩子方面:孩子心知不成熟,认识不足,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加上孩童天性贪玩,面对学习像苦行僧过活一样做法,当然产生不学,厌学,甚至抗拒的情绪了。
那么怎样去教育孩子呢?当然要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才能成功的。
学校方面:主管部门不要以分数和升学考试,这种应试教育方法去衡量学校和老师的业绩,如果这样做,高压之下学校、教师的教育势必会出现这种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高度扭曲的做法。所以教育部分应正本清源,办真正的教育。教育真正的核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才是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吧。
家庭方面:家长有“上岗执照”,现在的职业几乎都得培训,再持证上岗,如驾照,电工证,厨师证,教师资格证等等。而作为怎样去做父母,却没有任何执照,怪不得许多孩子会出现问题。毫无疑问,"无照经营"是很难培优转化孩子的。
所以,家长们要自觉进修家教课程,并结合自己的孩子,积极地去探索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现代的教子理念,教育方法。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针对10岁的孩子不爱学习的情况,作为家长,可以从下面四方面去做好工作:(1)了解孩子;(2)、培养良好习惯:(3)、父母身教重于言教;(4)、让孩子在体验中长大。
这四方面的具体做法,我在我的一些文章已经作了详尽的说明了。这里不再赘说,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也都畅谈清楚了。
孩子方面:(一)、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帮助孩子建立目标。孩子明白目的、意义所在,并确立了目标,这才有动力。目标是人生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二)、培养学习兴趣。著名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部发动机,父母与教师最需要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发动机是否在转动。”要想转动,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的兴趣是第一动力。兴趣来了,带来力量,于是就会很自觉,很拼命地去做,所以培养兴趣就等于给孩子那部发动机注入了原料。
怎样培养?方法一、组织家庭式旅游。去旅游小孩子最喜欢的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外出旅游。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孩子在出行前多读一些相关旅游的书籍或上网搜索当地景点的知识和那里的风土人情,作知识的储备,到时给家长介绍一下。这样孩子对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方法二、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知识性竞赛活动,借着这些活动,他们也会很自觉地去找资料和去学习竞赛内容相关的知识,这也是一种让孩子登上爱学习和肯学习之门的方法。
方法三、平时带孩子参观一些科技场所,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是知识的世界,知识改变过去的世界"的道理。明白这事理,孩子就有积极性了。
(三)、学会科学方法去学习。
学会学习,找学习的门道,这是学好习的关键。那么怎样去学会呢?方法有:(1)、提高自信心。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做事时就能把自身的潜能挖掘出来。(2)提高学习效率。孩子年少,自控能力,自律意识差。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多陪伴,这样做既管住孩子静下心去学,又可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辅导。另外,还可以保持好学习的节奏。有句话说: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在学习时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我们可安排孩子交叉休息,但交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3)、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形成习惯,这是打开学习成功之门的钥匙。我们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习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孩子养成多思多问的行为习惯。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多问就是说明多思考和好学习了。其三学习要温故知新。孔丘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去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渐渐走上爱学习之路的。
家长们,孩子关系到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未来都是寄托在孩子身上。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吧!
谢谢邀请:九岁十岁知人事!也就是说已经懂得道理,耐心的讲理是为上策。打骂只会起反作用,还会让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愿你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利于家庭和睦,利于孩子成长,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分享一个之前孩子哭闹的案例,关于胞兄弟之间的故事
我们首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内心底层的情绪?是悲伤?愤怒?无奈?还是其他压抑的情绪?到底倾向于哪一种?
估计孩子目前并没有太复杂的情绪,只是在妹妹出生后,她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刺激,所以她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可是又不能恰当地去表达。
分析孩子这种强烈情绪的背后,其实她是一直不断地在用这种方式想跟妈妈、爸爸或者身边的人去表达:“请你们看到我的存在!请你们知道我需要什么!”孩子情绪的背后就是一直在说这两句话,但是她一直不被了解,所以她很生气。
即使妈妈在两个女儿相处的时候总是迁就大女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安抚大女儿内心那种不安的、被忽略的感受。
孩子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遇到困难会退缩,这个表象背后有很多原因。随着孩子成长,对世界和事情渐渐地会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如果她遇到事情就害怕失败,或者觉得困难就不愿意去尝试的时候,通常孩子要么对事情要求特别高、特别完美,使得她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要么就是完全对自己要求特别低,没有想去挑战、去尝试的欲望。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困局把孩子困住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像一个孩子一样,对凡事都很好奇、都去探索。而且往往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严肃了,她太在意结果了,她已经没有办法单单地去享受那个过程。
1、调整视角,正确看待年幼的孩子
首先,妈妈要调整自己的视角,纯然地看待大女儿就是一个仅有3岁的小女孩,不要把她当成老大而对她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观察孩子情绪的背后,是怎样的内心世界。
要把“无理取闹”这四个字从孩子身上拿走。如果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就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讲理。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道理,而不是一个孩子的道理。如果妈妈能够去了解孩子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出发点,以及她心里的感受,就不会用“无理取闹”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了。
妈妈照顾这两个孩子,肯定很辛劳,自己的身心状态如何?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吗?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妈妈需要注意自己和孩子互动时候说话的语气、措辞、看孩子的眼神等等,在这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了怎样的感受或者情绪?可能有时候确实对大女儿传递了不满等情绪。
2、去发现孩子行为模式的来源
根据分析,大女儿身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她有压抑的愤怒。她的情绪就是一种愤怒的表达,另外她内在还有愤怒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第二,她对事情有操控欲,想要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如果不合她心意的话,她就没办法接受。
妈妈需要反观一下,在家庭环境和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
第一,孩子的愤怒是从何而来的,愤怒的来源是什么,要么是什么事情别人侵犯了她,要么就是没有被人理解,心意没有达成;
第二,孩子的操控欲,事情一定要按自己意愿进行,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一定是在模仿或学习某一个人,很可能就是妈妈。
一般来说,不管孩子怎么有情绪,她一定是最忠诚于自己母亲的。她的行事风格和对世界的看法,通常都是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为思考模式的时候,就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去找原因,自己平时是不是就以这种方式和孩子相处的?孩子只是把它学出来或者表现出来而已。
3、和孩子以更轻松的模式相处
关于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的问题,建议妈妈平时和孩子多玩一些轻松的、打闹的游戏,没有任何结果评估这样的游戏。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讲讲故事、看看绘本,或是一起看幽默的动画片,让孩子能笑出来。
父母多去观察一下孩子在什么时候会笑、会开心?什么事情会让她笑出来?那然后就多在这个方向上下工夫。包括带孩子多去大自然的环境里玩儿,让她看一看这个世界,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让她把那种孩子的天真找回来,让她能够在游戏当中享受,体会做成、做不成、或做到一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不用去在意结果。
同时,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态。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在乎结果的人,只是孩子吗?还是妈妈也太在意结果了。一旦孩子被结果性的东西框住了,对她的发展局限性是特别大的,她做任何事情都会畏手畏脚,以至于到最后她就不敢去尝试了。
4、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
另外,父母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体质。当孩子的身体、体能还有内在的健康状态不佳,包括孩子长期的哭闹情绪,都可能会让她的体质各方面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整体能量状态不高的时候,在她的内在,没有充满阳光、充满游乐兴趣、充满天然自信的那种尝试状态的话,她可能也会怕去尝试新鲜事物。特别是小女孩可能平时运动量不多,也许家长也会希望孩子文文静静的,这样孩子的体能运动锻炼就可能不太到位。
建议家长多给家里的两个孩子进行一些推拿,把孩子的脾气、中气都提上来,让他们身体轻盈、心情愉悦,那自然做任何事情的兴致和情趣,还有尝试面对挫折的心理自然就都提升起来了。
10岁孩子特别爱哭,可能是自尊心特别敏感,孩子缺乏自信心。家长要多带孩子玩游戏,尽量锻炼孩子,独立完成活动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也要让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让孩子多跟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学会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