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4-16 14:06:1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为什么会变得倔强呢?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花心思去了解3岁宝宝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孩子的表现,对症下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岁孩子都有哪些性格信号?家长如何进行改进措施呢?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1、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2、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4、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我觉得你不是厌恶女儿,而是厌恶自己。回想一下你童年的经历,是不是家庭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或者你觉得你的妈妈或者亲近的人因为你是女孩,而忽视你呢?
一般妈妈对孩子的感觉,往往是自己内心对自我感受的折射。我们常常在小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成为妈妈或爸爸那样的人,可是活着活着却发现自己就活成了自己害怕、不屑成为的那样的人。尤其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人,从小因为女孩的身份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抗争过哭闹过,最终都妥协了。为了让父母多看自己一眼而拼命地努力着、付出着、奉献,甚至贬低自己,所以当自己有女儿的时候,心里可能就会很矛盾,一方面想对女儿好,一方面潜意识又觉得女孩不值得被好好对待,也就是你觉得很厌恶自己的女儿。
所以与其勉强自己喜欢女孩,倒不如先和自己内心的小孩和解,告诉她,她值得被爱。接纳自己愉悦自己,等你这些都做到了,我相信你一定会对你的女儿有了全新的感觉。
感谢你的女儿的到来吧,她是天上派来拯救你的小天使,她会让你看到你的内心,你们会一起成长,相信你和你的女儿会成为最好的母女。
孩子天真无邪,是人类生命的延续,象刚破土的嫩笋一样令人喜爱和疼惜,又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希望!人们赞美美好的事物,都会用孩子般美好来形容其令人喜悦和向往!孩子的纯真稚嫩无邪和可爱,是每个做父母的棒在手心的宝贝,掌上明珠,是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很自然地便会打心底油然而升出一种对孩子无比慈爱疼惜和喜欢的感觉,是人类正常情感的体现。
不喜欢孩子的人,可能是心理上不够健康的人,又或者内心阴暗或者阴险的人。
人老了,特别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一些老人,难免会遭到儿女的嫌弃,如果儿女嫌弃我们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家的隔壁邻居王大爷,前几年一直和老伴在他儿子家帮忙带孩子,那时候他儿子和儿媳对他们都还挺好的,特别是儿媳妇,每次叫他们爸妈的时候都叫的很亲热。那时候王大爷手里有点积蓄,因为儿子和儿媳妇对他都挺好,他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儿子身上。平时买菜买肉都是花的他自己的钱,就连孙子上小学后的各种辅导班也是他给掏的钱。他和儿子、儿媳相处的也还算愉快,偶尔闹点小矛盾,儿子儿媳都会主动给他认错。
可从他孙子上了初中后,儿媳妇对他和老伴的态度就有些变了。孙子住校,两周才回一次家,平时就他们老两口在家。儿媳妇经常抱怨他们天天闲着在家没事也不出去找点活干,周末儿子儿媳妇又嫌老两口弄得动静太大,打扰他们休息。
王大爷和老伴琢磨着反正白天在家也没事,就出去捡点纸盒子啥的,多少还能卖点钱,可刚干一天,儿媳妇就冲他们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说在小区里捡垃圾丢人。王大爷这次是转过弯来了:孙子上初中了,儿媳妇觉得用不着他们了,这是开始嫌弃他们了呀。
第二天王大爷就给儿子儿媳说要回老家,儿媳妇假装挽留了一下,看得出来,儿子也不太想让他们继续呆在那,走的时候给他们说,什么时候想看孙子了什么时候就再去。王大爷和老伴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回来了。回来后王大爷手里一点积蓄都没有,可又拉不下脸来问儿子要钱,于是就在周围工地上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一个月两千来块钱。工作也不累,王大爷觉得这日子比在他儿子家的时候自在多了。
前段时间王大爷老家的一套老房子拆迁,补偿了他几十万的拆迁款,这次他学聪明了,一分钱都没给儿子,都自己攒了起来。儿子儿媳前不久又给他打电话让他们过去,说他们年纪大了,让他们老两口呆在老家有点不放心,王大爷这次是说啥都不去了。
现在连儿女都是这么现实,当你老了,只要你有钱,儿女都会抢着孝顺你,如果你没钱,只会遭到儿女的嫌弃。即便以前你觉得他一直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当有一天你慢慢老去,你可能也会感觉他在慢慢地讨厌自己,我们该怎么办呢?
1、首先我们要做到经济独立,不主动开口问儿女要钱。
有退休金的老人还好,农村里的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在他们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只能张口问儿女要钱。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趁着自己还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多攒点钱。
手里有钱的时候也不要傻不拉几地把钱都给儿女了,你给他们钱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可等你老了需要钱的时候他们还会很开心的给你钱吗?吃进去容易,吐出来就难了。所以我们手里一定要留一些养老钱。
2、其次我们平时能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儿女或是少麻烦自己做儿女。
能不和儿女住在一起就尽量不要和他们住在一起,即便不得不住在一起也少支使他们做事情。平时更是少多嘴,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不要管,就算有些事情看不惯也要假装看不见。
如果儿女有时候对自己有意见,也不要和儿女大吵大闹,学会自我调整心态,看开一点。儿女的事情少掺和,尽量做到不掺和,特别是儿女的家事,更是不要插手。
3、老人要有老人的样子,不要什么事都和儿女斤斤计较。
有的老人年纪越大脾气越怪,动不动就对儿女挑三拣四,儿女怎么做他们都不满意,时间长了,再有孝心的人也会失去耐心的。作为老人,对儿女该包容的包容,该体谅的体谅,不要为了点小事无理取闹,平白无故地给儿女心里添堵。
4、不偏心,对儿女尽量要一碗水端平。
有的老人偏心了一辈子,到老了一直偏爱的那个孩子不愿养自己的老,就只能去找一直不被关爱的那个。一直不被关爱的那个即便因为良心上过意不去收留了你,可他会心甘情愿地养你的老吗?难免在内心会嫌弃、讨厌你。
所以不管你有几个孩子,既然你把他们生出来了,就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吧,否则总有一天,你会品尝到自己亲自种下的果实。
养老问题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农村的一些老人,他们每个月可能只有几十或是一百来块钱的老年金,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有的也不是儿女不愿孝顺、赡养他们,而是条件不允许,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的老人在家里去世好几天了才被邻居发现,这让人想起就会觉得悲哀。暂时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即便送老人去养老院,老人心理上的缺失也是弥补不了的。
我们做儿女的也要给老人多一些关爱和问候,他们年纪大了,有时候做事和说话难免犯点糊涂,我们要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他养我小,我养他老,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尽我们所能对父母做到问心无愧,否则等有一天他们走了,我们会追悔莫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