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的分段设计基于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需求。根据中国《婴儿配方食品》标准(GB10765)及《较大婴儿配方食品》标准(GB10767),两类奶粉在蛋白质比例、脂肪类型和营养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比维度 | 1段奶粉(0-6月) | 2段奶粉(6-12月) |
---|---|---|
蛋白质含量 | 较低(1.2-1.5g/100kJ) | 较高(1.7-2.5g/100kJ) |
脂肪构成 | 优先添加OPO结构脂、中链甘油三酯 | 增加亚油酸、α-亚麻酸比例 |
乳糖占比 | ≥90%(模拟母乳高乳糖特征) | 允许添加麦芽糊精等碳水化合物 |
矿物质比例 | 钙磷比严格保持1.5:1 | 铁锌含量提升约30%-50% |
功能成分 | 核苷酸、牛磺酸全量添加 | 部分减少核苷酸,强化益生菌/益生元组合 |
关键差异解析
1段奶粉侧重消化适应性,采用更接近母乳的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6:4),减少酪蛋白凝块硬度。2段奶粉则强化能量供给,蛋白质总量提升40%以上,并添加淀粉类成分延长饱腹感。
脂肪类型调整
6月龄后婴幼儿需补充更多必需脂肪酸,2段奶粉的亚油酸含量通常比1段高15%-20%,同时DHA与ARA的添加量往往同步增加,支持视网膜及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