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水解后的蛋白质既安全又易吸收?这需要通过多道精密工艺实现。
核心生产工艺流程
步骤 | 工艺要点 | 目的 |
---|---|---|
原料选择 | 选用优质乳清蛋白或酪蛋白,确保无过敏原残留 | 为水解提供纯净基质 |
酶解反应 | 控制酶浓度(如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温度(40-60℃)、pH值(6.0-8.0) | 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肽或氨基酸,降低过敏风险 |
过滤纯化 |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去除未水解的大分子及酶残留 | 提高产品安全性与吸收率 |
配方调配 | 添加脂肪(如植物油)、碳水化合物(如乳糖替代品)、维生素及矿物质 | 模拟母乳营养结构,满足特殊医疗需求 |
均质与杀菌 | 高压均质(15-25MPa)+瞬时高温灭菌(UHT,135-150℃,2-4秒) | 破乳稳定体系,杀灭微生物 |
无菌灌装 | 在A级洁净车间内完成灌装,采用氮气充填技术隔绝氧气 | 防止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 |
技术难点解析
-
酶解控制
- 酶的活性直接影响水解度(DH值需达到90%以上),需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调整参数。
- 过度水解可能导致苦味物质生成,需平衡水解效率与口感。
-
营养保留
- 高温杀菌可能破坏热敏性营养素(如维生素B12),需优化灭菌曲线或添加耐热稳定剂。
-
过敏原检测
- 最终产品需通过免疫学检测(如ELISA法),确保IgE致敏原含量低于0.1ppm。
质量验证标准
- 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18%,水解度≥90%,重金属及微生物指标符合GB10765-2021。
- 临床验证:需通过婴幼儿喂养试验,验证消化吸收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
注:生产工艺需符合《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企业应定期接受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