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的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十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可分为精细动作与大动作两大类,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身体参与范围。
精细动作vs大动作
类别 | 定义 | 典型表现 |
---|---|---|
精细动作 | 手部、手指及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 1.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如积木、小球) 2.有意识地将玩具传递双手 3.握笔涂鸦(线条无规律) |
大动作 | 全身或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 | 1.独立站立扶物(如沙发、床沿) 2.扶走(沿家具边缘行走) 3.从坐位转换为爬行姿势 |
关键区分点
-
动作范围
- 精细动作:局限于手部或小范围肢体(如捏、抓、捏)。
- 大动作:涉及全身或大肌肉群(如站、走、爬)。
-
目标与功能
- 精细动作:培养手眼协调、物品操控能力(如抓握食物自主进食)。
- 大动作:提升平衡、力量及空间移动能力(如从地面站起)。
-
发育里程碑
- 精细动作:十个月宝宝应能捏取小颗粒(如小米粒大小)。
- 大动作:多数宝宝可扶走,部分开始尝试独站。
观察建议
- 精细动作:提供可捏取的玩具(如软积木、橡皮球),观察抓握稳定性。
- 大动作:在安全环境下鼓励站立、扶走,避免过度依赖学步车。
若宝宝在任一领域明显滞后(如无法捏取物品或完全无法站立),建议咨询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