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相关因素
-
喂养方式不当
具体表现 影响机制 奶液浓度过高/过低 改变肠道渗透压 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奶瓶消毒不彻底 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 -
辅食添加问题
- 未满4月龄添加淀粉类食物
- 过早引入高蛋白辅食(如蛋清)
- 水果蔬菜比例失衡
二、病原体感染
- 病毒性:轮状病毒(占婴幼儿腹泻60%)、诺如病毒
- 细菌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 寄生虫:隐孢子虫感染
三、生理发育特点 (1)消化酶分泌不足 →2岁以下幼儿胰淀粉酶活性仅为成人10% (2)肠道屏障功能未完善 →肠壁细胞间隙达0.3微米(成人0.1微米)
四、特殊体质影响 ?乳糖不耐受:先天性酶缺乏发生率约5-10% ?牛奶蛋白过敏:IgE介导型占食物过敏首位 ?遗传代谢异常:如先天性氯化物腹泻
五、环境改变刺激 温度骤变、外出旅行、接种疫苗后 可能引发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