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添加益生菌的婴儿配方奶粉时,家长常会疑惑:如何判断菌株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核心注意事项
关注点 | 具体要求 |
---|---|
菌株安全性 | 优先选择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婴幼儿可用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LGG、动物双歧杆菌Bb-12)。 |
活菌数量 | 每克奶粉中需含1×10?CFU以上活菌,确保到达肠道后仍具备活性。 |
生产工艺 | 选择采用冻干技术或包埋工艺的产品,避免高温灭菌导致益生菌失活。 |
适用年龄 | 不满3个月的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婴儿需遵医嘱,避免自行添加。 |
储存条件 | 需避光、阴凉保存,开封后尽快食用,防止益生菌因环境变化失活。 |
潜在风险提示
- 过敏风险:首次添加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过敏反应。
- 配方冲突:益生菌可能与抗生素类药物相互作用,需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 数据透明度:警惕未标注具体菌株名称或缺乏临床试验支持的产品。
法规依据
根据《GB1076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添加益生菌的奶粉需明确标注菌种名称、添加量及贮存条件,且不得宣称治疗功能。
延伸思考:益生菌并非万能,母乳喂养婴儿通常无需额外补充。若需通过奶粉补充,建议结合儿科医生建议,综合评估婴儿消化系统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