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香包制作方法民间(香包介绍讲解)

时间:2024-04-17 13:13:49来源:本站整理作者:admin点击:

香囊关于小朋友民间故事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做香包是妇女们表现女红手艺最佳机会。从香包图案和绣工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手艺。

香包文化背景

古代没有香水,所以只能用花瓣或者香料来制作香囊,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香囊文化。

香囊文化作为中国香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民族传统。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出土文物,用途三个角度谈谈中国的香囊文化。

从历史的变迁,看中国香囊文化

古代人的衣服没有口袋,所以一些随身携带的东西都会放入佩囊中,外出的时候把其佩戴在腰间,所以“佩囊”的名字由此得来。

①春秋战国及汉魏时期

屈原《离骚》:“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在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的风俗开始盛行,古人们开始重视对香草的采集。他们把晒干的香草放入精美的丝袋中,佩戴在身上,不仅能够释放出芬芳,还可以作为饰物。

在汉魏时期在很多相关文献中,开始大量的出现了“香囊”这个名词,可见其普及度之广。

在繁钦的《定情诗》中就描述了“香囊系肘后”的佩戴方式,相较于古代系在腰间,汉魏时期则是藏在了袖子当中,或者系在肘臂下,在举手投足间就把香囊中的香气从袖口散发出来。

②唐朝时期

唐朝香囊

唐朝是香囊最鼎盛的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西方许多的优质香料传入中原。

唐朝大量的药师及佛家道家的人士专门研究香料的性能及作用,制作出的配方品种众多,可以满足唐朝的民间和贵族的不同需求。

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在传统的认知中,香囊基本都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在唐朝,金银材质制作的香囊体现了文化的进步与传承。

金银制的香囊不仅具备了传统香囊的功能,还能够结合熏香炉燃烧香料。唐朝香囊标志着香囊文化的另一个创新。

③宋代及明清时期

《陆游集·放翁遗稿卷上·焚香赋》:“参佛龛之夜供,异朝衣之晨熏”

宋代的香料除了用于入药或者拜佛之外,宫廷以及权贵之家也普遍被使用。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朝廷官员必须在每天早晨上朝前把衣服熏足浓烈的香气,然后才能上朝。不仅如此,皇帝也喜欢将喜欢的香料赏赐给朝廷官员,以示奖励。

对于比前面的朝代,明清时期的香囊种类非常的多,材质上也多种多样。

明清时期的香囊,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随身携带。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香囊的使用,明代的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香囊治病的记载。

了解香囊文化的历史变迁之后,我们再从出土的文物中来看看中国的传统香囊文化。

从出土文物,看中国香囊文化

①清代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清朝的香囊种类非常繁多,而金制的香囊多为镂空状,佩戴在腰间。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就是镂空设计的,上面有花瓣的装饰,香囊的上下都有丝绳和红色珊瑚珠子修饰。

由于明清以后,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所以海外流入的香料没有唐朝时期多,所以用于燃香的香薰逐渐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这类随身携带香料或花瓣的香囊。

②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曾经在《国家宝藏》中展示过,它的外壁用银所制,整理镂空并被平均分割成了两个半球,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侧以活轴相套合,用于燃放固体香料。

它运用了播揲,錾刻,镂空,鎏金等制作方式,显示出唐朝时期的不俗工艺水平。

它还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支点悬挂法,以其直径与边缘相交的两点为轴线,与内持平环用活轴衔接。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上面的图案是葡萄花,丝绸之路让西域把葡萄带到了中原,正因为如此,这个香囊也是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结果。

从香囊的用途,看中国香囊文化

①情感表达

在古代,香囊除了是一种配饰,还是许多男女的定情信物。

古代女子会把自己的爱绣进香囊,送给喜欢的人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爱慕和牵挂,香囊也就成为了一种男女之间传达爱意最直接的方式。

香囊是每天都会随身佩戴的,所以香囊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恋人之间不间断的思念和对永远在一起的祝福和向往。

林黛玉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曾经把绣好的香囊送给贾宝玉,后来误以为她亲手缝制的香囊被贾宝玉送给了别人,还大哭了一场。林黛玉身体不好,她却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对贾宝玉的情谊,她把自己最深的爱都绣在了这个香囊上,寄托着她的含蓄又炽热的情谊,成了传达爱意的艺术品。

②美好祝福

香囊除了作为男女的定情信物之外,还被赋予了更美好的祝福。

香囊上各式各样的图案,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民间的香囊图案多以花卉和动物为主,来寄托情感和对美好的向往。比如香囊中的莲花牡丹寓意女性而登梅的喜鹊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而石榴象征多子。

除了图案的隐喻,端午历来有戴“香囊”的习俗,孩子们会戴上香囊,并在里面填充一些具有清香、驱虫、避瘟的中草药。

古代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更是恶日。所以明清两代对端午节很重视,乾隆朝《穿戴档》记载:“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挂五毒香囊(包括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佩戴它则是为了驱邪迎祥。

总结

香囊装载着上千年的低调奢华,这小小的香囊即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又是寓意祝福。

纵观千年历史的变迁,香囊文化也从简单的携带随身物品,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香囊文化。

香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非常少见,市面上更多的是人工香料的香料包,现代人也缺失了过去古人对生活用香的享受。精致又极具传统文化意义的香囊,在现代已经不多见了。这些充满时代感的物件,正在慢慢的流失。

当我在博物馆看到那些香囊的出土文物,感受到的是香囊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体现,可心中又会有一丝惆怅,似乎现在的我们正在离这些传统的文化越来越远。

每一个香囊的背后,都代表着中华传统的民间艺术。

每一个香囊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香包怎么做用针缝的

自制香包的缝合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准备好小块布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花色和材质。

2.折叠布料,然后缝合三条边,留一条边没有缝合,作为放香料的口。

3.把香料放入口中,然后使用针和线或者缝纫机,将最后一条边缝合好即可。

自制香包可以配合不同的香料,具有很好的驱蚊、祛除异味、抗菌等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精美的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香包介绍讲解

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怎么做对人有好处的香包,用什么材料

材料介绍基本上包括布料、绣线、香末、棉花、纸、树脂、装饰用的配件等等。现在就一样一样为大家介绍每项材料的作用。布料以前香包的制作,大都采用做衣服剩下来的零头布,现在都采用比较好的布料,当然主要的选择是在于布料的质感,对于体材合适的程度。线是各色的绣线,既可以拿来缝合,又可以绣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又有两种,一种是丝线,一种是绵线。香末就比较复杂,因为配料不同,所研出来的香末味道自然就不同,配料包括艾草末、雄黄粉、檀香粉、香粉等等。棉花是用来做香包内部的填充物,因为棉花本身轻柔而且可以久存不坏。纸包括纸板和棉纸,前者用来绘图打稿,后者根据前者描图再剪成纸样,有时也用来作衬底用。树脂是用来做细部黏贴用的,比如说黏一只小猪的尾巴。装饰用的配件材料,有金线、利安线、亮片、珠子等等。针法说明制作香包的工具,它包括了绣花针,剪刀,熨斗,和绣花圈。˙平针绣:所绣出来的形状是条虚线,用来固定接合装饰都可以。˙回针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实线,比平针绣,绣得更牢也可以用来接合,装饰用。˙直线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单独的直线。˙轮廓绣:功用是绣出图样的外缘。˙锁链绣:所用的绣线比较粗,可以拿来绣成花瓣的形状,可以做成装饰用。˙人字绣:多半用做手帕的花边。˙十字绣:和人字绣相同,所绣出来的交叉形花纹可作装饰用。同样的也可以做花边用。˙扣眼锈:多半用在香包的固定接合缝边。˙结粒绣:绣出来的图样是一个小黑点,多半绣成眼睛或是绣成花朵的心等等。˙飞行绣:绣出来的形状像英文字母的V字,多半用在人物的嘴形。˙扇形绣:和飞行绣不同的是多出中间的一条线,多半绣成小草或是树枝的形状。˙贴布绣:通常是用在把一幅已绣好的花样,附贴在另一块较大的布上时,在边缘上做固定用。知道各种基本针法各它的功用之后,我们不难了解到香包本中国传统手艺,刺绣这项女红的产物,现在我们就可以先试着绣一幅图案。制作过程对针法、材料、工具都有一番了解之后,现在就可以开始制作香包了。首先示范基本型的香包制作。基本型的香包制作先选择适当的布料,剪裁为基本型,然后根据剪好的布料撰择适合的绣线。将剪好的长方形布料对折面向里,缝合布边以后,再翻面缝边绣合,以平针缝合开口处,缝一圈以后,把线头抽紧,留一小口倒入香末要适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紧,再缝边成形,把做好的流苏缝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胶把剪好的叶子和丝带黏在香包的顶端,一个鸡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实物造形的香包先是设计图形,然后是描图剪纸衬,裱在布的背面。把布剪下来在上面刺绣图样,然后把正反两块已绣好的布形相互背对开始缝合。缝合时要注意空隙不可太大,缝一半就可塞入香料和棉花。接着做装饰用的丝带,先接合固定在底端。然后把珠子穿上去,再打一个中国结和接上流苏,一个象征着幸福的香包就做好了。缠绕型香包的做法另外还有一种缠绕型香包的做法,先用剪刀剪出两块正方形的纸样,再贴上银纸做底色,把两块正方形的银卡纸背胶黏合成八角形,先在线头上沾胶,固定线头在卡纸里,然后开始缠绕,在八角形的每一个棱角上都对绕上线头,然后换绕黄色的线,一个外缘八角形,内呈八卦形的缠绕型的香包就做好了。中国娃娃香包的制作用一小块丝袜把棉花塞进去,成圆球形,把它捏紧,再用黑线把它绕紧,在它的顶部用签字笔把要做头发的位置用虚线点出来,然后用黑线在打好圆圈的对角在线对角穿缝再预留头发的长度,把它剪断再重复直到够了为止。把头发绕紧再用针线把它固定,或是绑上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接着是做眼睛,用飞行绣做嘴巴,再选用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做身体,开始缝边。用剪刀剪一个开口,把做好的头部缝上去,要注意线头不要露出来。再倒入香料,塞入棉花要塞紧。可以用勾针把四个角的空隙用棉花填紧。再把它缝合,接着再剪一块布当肚兜,可以在布上贴亮片,或是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在背面涂胶黏合,或是用缝的也可以。如果没有棉花和香末,可以用干燥花末及人工香精来代替。预防甲流的中药香囊组成: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各等量。功效:芳香化浊辟秽,清热利湿解毒。制法: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条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4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剂。用法:每人1个(3.5克/个),每天挂前胸佩带,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防蚊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驱蚊虫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间,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泽兰:入肝、脾两经,活血祛瘀,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儿童防感冒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解春困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1月换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川芎闻鼻散功用:预防感冒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用法:上花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香包是干什么用的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于是人们便在香包内装满各种香料,如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挂在小孩的脖子上或用钱系在小孩的手臂上,使他长命百岁。

古代的香囊用的是什么原料配方

香囊是中国古代香文化的传承,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香囊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那时候的香囊都是纯天然的材料。

香囊的起源相传说是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装饰物、吉祥物。再后来,随着技术的提升,出现了金银玉为材质的香囊。

但是也有说起源于古人的衣服上没有口袋,为了方便携带一些如印章、手巾、钱币、珠宝等零星物,便巧用小布兜来贮放,外出时将其佩戴于腰间,故称之为“佩囊”。后来古人为了提神容臭,便在佩囊中放入香料,香囊由此而来,又名香包、荷包等。

不管香囊何时产生,因何产生,香囊的使用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而且不同时期,香囊的称呼其实也是不同的。

春秋时期,香囊称作“衿缨”,意思是在腰间系上香囊,用彩色丝线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

战国时期,香囊称作“帏”,意为承把一份份深深爱意都装进佩帏里戴在身上。

汉代时期,香囊称作“容臭”,而在这里又引申为香料,被经常挂在腰间或放床侧等位置。

唐宋元明清,香囊的制作技法越来越精湛,各类不同材质的香囊相继出现,香囊也成为了当时佩戴和馈赠的佳品。

香囊是驱邪防病的安养之道

最初,古人佩戴香囊的目的是“辟秽防病”,当时医家们认为“香”能散疫气。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带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载:“熏草,佩之可以已疠。”从《荀子》和《楚辞》的记载考察,本疗法已成为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不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所用的兰花、熏草等也是当时流行的饰品和芳香剂。

秦汉时期帝王身旁常置芳香的香药,《史记·礼书》载帝王身“侧载臭苣,所以养鼻也”,茞(chén)为一种香草,臭意为香。

汉代《中藏经》已有较多的治疗经验总结,如用绛囊盛安息香末防治传尸、肺痿、时气、瘴疟等。马王堆汉墓和罗布泊楼兰遗址都出土过汉代香囊,马王堆出土的香囊中均装有“辟秽防病”的香药,一个装有茅香根茎,一个装花椒,两个装有茅香和辛夷。

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用麝香做成香佩,以治疗恶梦纷纭之症。据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记载,一些药堂已制作专门香佩出售,供人防治疾病。

据悉,香囊中这些中草药一般多含有挥发油类物质,具有消炎、抗菌、抗过敏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多具有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祛邪解毒、清热消肿、安神定志、醒脾开胃等功效。

香囊是芳香身体的配饰

在古代佩带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子中也一样普遍。这是因为,香囊并不仅仅具有“辟秽防病”的作用。在汉代,随着各种香料随着张骞初始西域,而流通进来,香囊也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香水的作用。

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香囊材质中比较特别的就是香球了。到了唐代,技艺大有提升,就出现了金、银两种贵金属材质的香囊,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中间放上香球,可以随身佩戴。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枚“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这个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它运用了陀螺仪原理,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使用时里面的焚香盂始终会保持在水平状态,不会将香灰或火星溅出。而它的工作原理西方近代才开始运用于航空、航海领域,我国却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应用,其工艺和科技水平可见一斑。

到了元明清的时候,香囊的形状也越来越多样,有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葫芦形的,石榴形的等等。而且材质种类也越来越多,有玉镂雕、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尤其是在清代,玉制的香囊尤为精美。所以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也可以看到,清代的官家子弟都有佩戴。用玉镂雕的香囊,以和田玉山料为材,玉质细腻温润,雕工精细,工艺高超,造型还很美观。放置香料,怡神养性,佩之胸前,古朴典雅。

香囊是代表爱情的信物

香囊的风情还表现在男女情事上。古时有说,女子佩香囊意谓已有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也有说,古时有未嫁女儿的人家要临街修阁楼,四面开窗,选婿时女子上阁楼,抛香包给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所以,香囊在古时还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是一种定情信物。

先秦时,年轻晚辈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魏晋时期繁钦《定情诗》即咏:“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宋以后,风气大开,熏香佩袋,更为流行,秦观《满庭芳》曾咏:“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更有“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这样美好的词句流传至今。明清以后,男女佩香囊则极为普遍。小说《红楼梦》中林妹妹曾给宝玉做过香囊,一针一线凝结着情意,绵绵情思,含蓄又优美。可见,香囊一经出现,便成为恋人们凝结情思。香囊作为一种情爱的象征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35640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