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1 12:03:3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演示实验要创新,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巧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三、加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验,深化课堂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加强物理
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教师从“教学”层面上升到“课程”层面,以往习惯站在教学的视角,现在需要站在课程的视角,更系统,很科学。
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看待学生,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要按学生方式学习来开展教学。
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需求,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注意开发、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人,应该尊重、理解、善待、帮助儿童,以广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快乐成长。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基于目标设计达成评价,任务活动,基于大任务,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面对真实情境的驱动问题,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不但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全方位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资源变动、进展状况、人员状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
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一节物理课的讲解过程中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物理知识的流程,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的设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的速度恒定。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2光速简介
17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光速是无限大的,宇宙恒星发出的光都是瞬时到达地球。伽利略首先对此提出怀疑,他于1607年在两山顶间做实验测光速,由于光速太大而实验装置又太简陋,未获成功。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利用天文观测,首次成功测量了光速。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在实验室里,用巧妙的装置首次成功地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
1973年美国标准局的埃文森采用激光方法利用频率和波和测定光速为(299792458+1.2)米/秒。经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上述光速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米的新定义为“真空”中光在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拓宽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内容要从实验和观察、探究和总结、应用与延伸上展开设计;教学形式要从课前的实验准备、课堂的实验操作、课后的实验教学反思和改进、课外参观、物理知识讲座、学具和教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设计;
实验教学的评价要结合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应增加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等相关的内容。
用101教育PPT,软件有为教学专门制作的动画,比如物理实验动画、数学双曲线动画等各种资源。
物理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有很多,例如教学经验交流、课题研究与探讨、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教学方法探究等等。其中教学经验交流主要是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课题研究与探讨则是针对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则是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为此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教学方法探究则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寻找和探索更适合的物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之,物理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很多,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