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4 04:29:2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两个农夫》教案
教学目的
一、熟悉课文,认识故事内容。
二、从故事中学习到替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
两个农夫分别都是怎么做的
教学时候
1课时
教学进程
1、发言导入
老师:今日咱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人”。
2、看图,认识故事内容。
一、老师指点:
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白课文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故事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评价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人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启程,一个以为趁天冷以前卖牛可以从中赢利,另一个以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生意成交后,两个农人却离别得到了差别的后果。
3、再看图片,讲故事。
一、再读课文,掌控文章的故事情节。
二、小组内讲故事。
三、看图复述故事。
4、深切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师发言:
这两个农人末了都遭到了很大的丧失,为何?他们还应当想到甚么?
二、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三、小组内商讨。
(老师引诱:可以提醒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两边都能获得利益,而不是文中效果。
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人守在一棵树下,等兔子来撞死然后拿回家吃。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首先,讲述一下本篇寓言故事的内容,让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
最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回答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小鱼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2.学习数字1-5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配合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
五个脑袋的小鱼故事图书,五个脑袋的小鱼卡片,数字卡片1-5,纸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五个脑袋的小鱼故事图书,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谈论小鱼的形状和颜色。
2.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五个脑袋的小鱼。让学生猜测小鱼有几个脑袋。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让学生数数。
二、故事阅读
1.教师朗读《五个脑袋的小鱼》故事,引导学生聚焦故事情节和小鱼的不同颜色和形状。
2.教师出示五个脑袋的小鱼卡片,让学生观察、记忆。
三、小组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得到一张五个脑袋的小鱼卡片。
2.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小鱼的颜色和形状,记住小鱼的数量和位置。
3.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混淆卡片位置,然后让学生打开眼睛,恢复卡片位置。
4.学生在小组内商量,找出小鱼的数量和位置,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五、总结反思
1.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小鱼的颜色和形状、数字1-5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画出自己心中的五个脑袋的小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
五个脑袋的小鱼故事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和相关活动,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数学基本概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人守在一棵树下,等兔子来撞死然后拿回家吃。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首先,讲述一下本篇寓言故事的内容,让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
最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阿呆原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阿呆不是老师,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但是看到其他的回答,所谓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们的回答,阿呆感觉震惊和愤怒!
阿呆终于知道,我们的孩子是怎样被毁掉了的。
看一看,所谓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们,他们的出发点时什么:考高分!
阿呆真想煽他们两耳光,这是小学语文,是启蒙教育的延伸,不是高考总复习!
阿呆虽然不是老师,但阿呆接触过很多小学生,亲戚的朋友的,发现一个现象,所有的学生没有几个是热爱学语文的。
阿呆觉得奇怪,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应给比数学、英语更有趣一点,为什么会讨厌呢:答案很简单:作业太多,全是抄抄写写的,很烦。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真的成问题,小学老师的水平真的成了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简单、粗暴、死板是他们的通病。
那么,阿呆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弄清楚小学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可以说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依托。小学生,正式地系统地开始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目的是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热爱中文,在以后能更好地学习和利用中文。
第二,弄清楚学些什么。从认字、写字,到认识词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再就是学习句子,学会用中文表达。再就是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诗词、故事、寓言等,学习简单的文化和道理。后来就是作文,去培养综合表达能力。最终让孩子通过六年的学习,能够基本熟练地掌握阅读、理解、写作。
第三,弄懂孩子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恰恰相反,现在的老师粗暴地用大量的无用的作业,大量的抄抄写写,让孩子们远离了语文。
阿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讲。
阿呆亲戚有个小女孩,非常机灵聪慧的小女孩。由于家长水平的问题,长期拔苗助长,导致孩子讨厌学习,学习得很痛苦,小学生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被督促着学习,晚上半夜半夜地写作业。六年过去了,成绩非但没提高,反而孩子变得木讷了,沉默了,没有应该的活泼和快乐。
这个小女孩YY,她父母忙的时候,我也经常给她辅导作业,我记得给她辅导过两次语文,效果非常好。
一次是作文,是孩子刚开始写作文不久,作文成绩非常差,天天被批评,挨骂。阿呆辅导了一篇作文,过了几天再见到她时,她扑上来抱着我说:那篇作文得了100分。
阿呆记得是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这是每个孩子都写过的。
阿呆先让她自己说,准备怎么写。她胆怯地说了几句,尽管很笼统很表面的,什么春天绿了之类的。阿呆没有批评她,反而夸她:很好,很棒,能抓住了春天的最大特点,大地变绿了。孩子就兴奋了。阿呆就跟她讨论,问她昨天跟爸爸去景区里玩了,都看见了什么?阿呆就一项一项提示: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看见了哪些花,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看见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看见了哪些人,他们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还有,这些情况跟冬天是不是一样的?
通过这些引导,小女孩YY口述了出来。阿呆就说,非常棒,YY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对她说:你能把你刚才说的这些写下来吗?树呀草呀花呀小鸟呀蜜蜂呀小朋友啊天空啊,写下来,再说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阿呆的引导,小女孩YY很快就写好了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尽管很稚嫩,但通过她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她恨有成就感,也很开心。这就是她学习生涯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还有一次,小女孩YY,正在学习一首古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阿呆先让小YY读了两遍,然后我开始问问题了。
1、京口瓜洲是什么?是种西瓜的地方吗?(不是,是两个地名)
2、京口、瓜洲这两个地方挨着吗?(没有,中间隔着一水,长江)
3、作者王安石当时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马车、步行?(船)
4、船停在什么地方?京口还是瓜洲?(瓜洲,题目就是《泊船瓜洲》)
5、作者是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白天,晚上?(晚上,明月何时照我还)
6、作者写这首诗是什么季节?冬天、夏天、春天、秋天?(春天,春风又绿)
7、钟山是哪里?不知道,那就查,原来是南京,紫金山。
8、作者为什么要说: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回去,回家的意思。
9、作者的家乡在哪里?不知道,查一下,原来:王安石家乡是江西临川。那他为啥说到南金是回家呢?不知道,查一下。原来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
10、好了,了解了以上问题,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很好理解了。作者王安石在路上,坐船到了瓜洲,晚上休息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离家已经是一年以上了,当晚,遥望家的方向,感叹:啥时候我能回到家啊。
11、很好理解了,这是一首思乡的诗。
12、再好好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通过这样引导,小女孩YY很快就背诵了这首诗,而且彻底理解了意思。
第二天,她受到老师难得的表扬,说是上课积极发言了,对这篇课文的回答都正确,得到了笑红花。孩子从此很爱读诗词。
阿呆在这里要说的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引导孩子爱上语文学习,要生动、有趣、形象地讲解语文,而不是为了什么获得高分,进行死板、简单的靠重复劳动来获得记忆。
阿呆衷心地希望小学老师们,不要把成绩当成衡量教学的标准,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何阅读、如何分析,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愉快地学习,才是你们的真正目的。
希望更多的小学语文老师能看到,能真正理解阿呆的苦心,别扔唯分数论毁掉孩子,求求你们了。
这个问题和我的专业和领域无关,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和原因,但我可以简单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小狐狸偷了村民们的糖果并把它们藏在一个山洞里,但当它想要吃这些糖果时,发现它们都被蚂蚁吃掉了。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贪心,要尊重他人的财产,不要偷东西。
幼儿园的故事《老狼喝粥》是这样的。
老狼最喜欢喝甜粥啦!
老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老狼阿呜啊呜快快地喝。
老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烫啦!老狼舀一下喝三下。
老狼在幼儿园喝甜粥,老师说:“轻轻地从上面舀一勺,轻轻吹几下,再慢慢地喝下去。”老狼照着老师的话试了试,
啊,真的很甜很好喝!
这个故事指导小朋友们喝粥的时候注意温度,不要被烫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