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2 23:10:4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余光中的《乡愁》
2、席慕蓉的《乡愁》
3、敖红亮的《乡愁》
4、北石的《乡愁》
5、冯至的《南方的夜》
6、刘半农教的《我如何不想她》
7、何其芳的《预言》
8、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9、徐志摩《再别康桥》
10、闻一多的《死水》
11、《送给天堂的孩子》
12、《为了那盏温暖的灯》
13、周国平的《邂逅》
1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15、郭小川《望星空》
16、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
17、周聪的《多情自古江南雨》
18、快乐的漂泊的《拥抱春天》
19、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诗歌朗诵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这个方面我有点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汉字了!但是对于汉字意思的掌握还是不够。所以我建议孩子们看小人书,上面有图画,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图猜想意思。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看小人书,并且很入迷。而且效果也好。大部分同学看完后甚至能够复述出来。每次看完一本,我会问孩子们:“这本书都讲什么故事呀?”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该书讲述的内容。现在小人书几乎看不见了,我就建议孩子看漫画书。不过街道边小摊上的漫画书有很多不健康的。大人给孩子买的时候要仔细挑选。孩子自己买的要检查。孩子阅读的时候也要检查内容是否健康。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的学生建议早晚毒吗?
其实学习无论是几年级都可以早晚读,一年级都可以,三年级我觉得更需要每天早晚朗读了,因为这形成一种习惯的话,以后学习就没那么费劲了,早上记忆力也好奇,让孩子们多读一读,背一背是有好处的,去学校遇到不会的题,或者是不会读作文都可以,能想得到,用得到
1.可以通过下载"豫见诵读"的APP或者登录"豫见诵读"的官方网站进行参加。2.在"豫见诵读"的APP或者官网上,可以选择诵读的书籍,并以录音的方式上传自己的诵读录音。3.参加"豫见诵读"不仅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朗读作品,与全国的诵读爱好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二.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如教学《春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柳枝的轻柔、桃花的娇媚、田野的碧绿、小朋友的可爱、春雨的润物细无声……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人情人境,从读书声中找到了春天的影子、春雨的力量,进而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语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有所侧重。”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根据每个课时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不容忽视。
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到中高年级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是不成问题的。
在朗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然后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有的句子很长,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兰兰过桥》一文中有个长句子:“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
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
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读(或有感情读)。对于低年级来说,朗读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确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这个“有感情”也只是“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所以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举几个成功的例子:例一:《画家和牧童》师: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说的?请你们读读课文,画出他说的话。谁来读读?生:读“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师:如果去掉几个字,你们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读“我愿意听到你的批评,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生:这样说,好像戴嵩没有礼貌。生:我觉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别真心愿意听到批评。师:那戴嵩真的愿意听到批评了?生:是啊!师:那好,请读读他的话,看怎样说也让牧童知道他很愿意听到批评,面对批评一点也不生气呢?例二:《画家乡》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师:我们看看他画的画,看他家乡的海到底有多宽有多蓝?生:他家乡的海看不到边,非常非常宽。生:大海像蓝天一样。生:大海非常蓝,像蓝色的宝石,还好像透明呢!师:所以课文中说: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师:你们读出了海的蓝,海的宽。能再读一遍吗?让我们再欣赏一下他家乡的大海的美丽吧!例三:《三个儿子》生:读“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生:说他嗓子好。师:好到什么程度呢?生:谁也比不上他。师:你是这样读的,“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想听听老师怎样读吗?看看我们谁读出了她妈妈要说的意思。师:“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怎样读是夸他?生:老师这样读是夸他,说他谁也比不上。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阅读要怎么学最好?
最高效的办法,以内通外,上课时认真听课,通过课内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老师讲课文时,都会引导孩子分析理解课文,分析理解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就可以触类旁通。课内阅读学的好,一般课外阅读理解能力也较高。
以课内促阅读课前注重预习,孩子读课文时学会做批注,在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悟,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标画。第二天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听老师的解读,对理解能力大有提高理解。
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将一些要点随时写在书上,回家可以进行梳理,一些阅读的方法应该进行熟记。
平时配合多阅读没有什么办法是一劳永逸,一招见效的,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什么是阅读能力?其实就是眼睛识别并吸收信息,大脑进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眼睛和大脑的协同工作。
多看书,提高眼睛识别、吸收文字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自然语感也就强了,个理解能力慢慢的就提高了。
适当做课外阅读题,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当做一些课外阅读题,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进行实战演练,熟能生巧,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结束语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确实是重要。特别是三四年级阅读也是一个起步阶段,应该要重视。
我们要注重课内讲读课文的学习,触类旁通。不要舍本逐末,光想通过课外学习班或者大量刷题来提高。其实只要课内学好了,辅助以阅读好习惯,那么你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