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小孩性格急躁(3岁男孩性格急躁)

admin时间:2024-02-01 10:36:5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为什么小孩脾气越来越暴躁,易怒,易吼?

最大原因是父母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爱养,孩子是大人的缩影,如果你脾气暴躁,他们也会失去安全感,以为暴躁才能保护自己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所以我们大人首先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先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好好沟通

两三岁的孩子脾气很犟,该如何教育引导?

可能很多家长不清楚2—4周岁这个阶段,是幼儿进入第一反抗期的特殊阶段。

反抗期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宝宝所有的想法都围绕“我要”进行,很多时候宝宝的的诉求在大人看来是不能允许的,不管你怎样阻止,宝宝都听不进去,非要坚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孩子怎么脾气这么犟呢。

其实,宝宝的行为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行为能力,如可以自由跑动,可以抓、握、拿各种东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宝宝缺乏安全意识,常给你“惹祸”,结果把大人惹的火起,但是孩子有绝招,用哭闹来表达他对大人的不满。结果呢,常常是大人拗不过一个小不点。

应对的方法,可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哟,因为宝宝此时恰处于单向思维发展阶段,单向思维和单行道一样,只能顺着一个方向开车。你想啊,宝宝打定主意的事,你哪能劝他(她)回头。再说,这么大的宝宝理解能力还很弱,你用大人语言去说教,宝宝一是听不懂,二是也听不进去,所以你就不要白费口舌了。下面,我给你几招应对吧。

第一招:大声说不。只要宝宝的要求是无理的,坚决不能同意,不管宝宝怎么倔强,你都要反复说不,看谁坚持到最后。这有点较劲的意味,宝宝坚持半天,一看你就是不允许,人家也会换招数。

第二招:任你哭闹。这就是宝宝在第一招失效后用的必杀技哟,有时会打着滚哭,或者摔玩具,或者拿着小拳头捶打你,你就是不回应他(她)。宝宝哭啊闹啊,你千万别心软哟,哪怕他哭哑了嗓子,你不能安慰。宝宝很聪明的,当他看到你不理他时,哭累了,要么睡着了,要么干脆当啥事没有一样去自己玩儿了。有的宝宝还特别坚持,过一阵子又来闹,你故伎重演就行了,最后宝宝会长经验,还是算了吧。

第三招:注意转移法。这么大的宝宝像只跟屁虫,就怕你远离他(她),当他无休止地哭闹时,你可以坚定地说,妈妈要去外面玩喽,你假装要出去的样子,穿衣服,换鞋子,打开客厅门,你慢慢做这些动作时,偷眼瞧,小东西开始着急了,哭声也弱了。你这时再问他,跟妈妈玩儿去吗?如果去,停止哭,妈妈就带你走。小家伙也很快就停止哭泣,然后乖乖跟着你走了。

第四招:选择法。这其实也是注意力转移的一种形式,只是单独拿出来了,容易让家长灵活使用。当宝宝固执地坚持原来的想法时,你可以用几种玩具或好吃的东西,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个。大声告诉宝宝,停止哭,来选择吧,不然一个也没有喽。宝宝注意力很快就放在观察、比较和选择上面,刚才还固执地坚持一下子就没影了。

以上几招,如果你感觉还不够用,不妨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自己总结几招吧。

三周岁多点的小男娃容易生气发脾气!正常吗?应该怎么教育?

4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白清清好物

2020年02月27日

关注

三岁孩子应该是最听话的,有时候看见玩具应该会控制不住他,马上就跑去了,这时候是需要大人慢慢来引导孩子,其实他什么都懂,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是大人惯出来的,有时候我们教育孩子是需要耐心跟时间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他会慢慢的听话,不会闹脾气

儿子三岁,脾气急躁,我该怎样引导?

63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小语马麻

2020年05月05日

关注

1、了解孩子的个性。从描述中可以看出该宝宝可能是个情绪波动较大,渴求表达的宝宝。换个角度看,这种情绪容易外露的孩子更能引起关注,充满了“生存的力量”。

2、问题描述中面对发泄情绪的孩子,家长抱住孩子的做法是很好的。先允许孩子把体内不良的情感流露出来,才不至于混沌地停留在体内,孩子冷静的速度反而会更快。

3、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仔细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给这个感受命名,比如“开心”、“生气”、“伤心”等等,并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替代自己的情绪。

4、关键的一点是保证充分而有效的亲子陪伴。如此,才能促进亲子间的了解、沟通,使引导更顺畅。

3岁孩子脾气暴躁,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哭闹,父母该怎么处理?

孩子脾气暴躁不顺心就发飙哭闹的原因:

1.溺爱

2.家长无底线

3.学习母亲

本质是没有习得与年龄相符的情绪发泄方式,以及对发脾气哭闹的情绪发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点说一下“学习母亲”这一点,因为在3岁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点的重要参照对象就是母亲,如果母亲在此时期是暴躁易怒的状态,孩子就会把这种性格特点内化为自己。

至于为什么重点强调是“母亲”,因为3岁前的孩子扔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这个认知过程的(这是3岁前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质问题只是治标。

是不是感觉有点反过来了?

因为要让孩子学习新的情绪宣泄方式,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会相对简单很多。

但如果我们一边教孩子这些新发泄方式,而又继续溺爱孩子、无底线容许他的要挟、或者妈妈一边教孩子要好好说话又一边自己很暴躁(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