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关键阶段,他们活动能力增强但缺乏危险意识。安全教育需通过日常行为示范和场景化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基础防护能力。
居家安全
安全类别 | 具体措施 | 场景举例 |
---|---|---|
防跌倒 | 家具边角加软包,地面保持干燥 | 攀爬沙发时提醒“慢慢下来” |
防误食 | 药品、小物件存放在高处 | 发现纽扣时告知“不能放嘴里” |
防夹伤 | 门缝加装防夹手装置 | 开关门时演示正确动作 |
户外与公共安全
- 交通安全
- 过马路时牵住孩子的手,重复“红灯停、绿灯行”规则。
- 避免在停车场奔跑,通过游戏模拟“汽车盲区”危险。
- 防走失
- 教会孩子背诵父母姓名、电话,用儿歌强化记忆。
- 公共场所佩戴防走失手环,演练“找不到妈妈时找警察”。
健康与应急安全
-
饮食安全
禁止触碰热水壶、刀具,通过实物展示“烫”和“锋利”概念(如用温水代替热水演示)。
强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能吃”,用绘本故事加深理解。 -
紧急应对
模拟火灾、地震场景,设计“弯腰快走”“躲桌子下”等简单动作。
用角色扮演教孩子喊“救命”或拨打紧急电话(如玩具电话练习按110)。
互动安全
-
身体保护
通过洗澡时讲解“哪些部位不能让别人碰”,用童谣简化隐私概念。
鼓励孩子表达拒绝,如当被强行拥抱时说“我不喜欢这样”。 -
宠物接触
示范轻摸宠物背部,禁止拉扯尾巴,通过动画片讲解“动物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