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调整指南
年龄段 | 食材类型 | 每日晚餐分量 | 质地要求 |
---|---|---|---|
6-8个月 | 米粉/蔬菜泥/肉泥 | 30-50ml | 细腻无颗粒 |
9-12个月 | 碎面条/软饭/手指食物 | 80-120g | 软烂易咀嚼 |
1-1.5岁 | 小馄饨/烩饭/蒸蔬菜 | 120-150g | 保留轻微颗粒感 |
1.5-3岁 | 成人食物改良版 | 150-200g | 适口易消化 |
关键调整原则
-
营养密度递进
初期优先补充铁锌(如强化米粉、肝泥),2岁后逐步增加深海鱼类(三文鱼、鳕鱼)和豆制品,注意引入核桃油等健康脂肪。 -
食物质地过渡
从流质到半固态过渡期(10月龄左右)可尝试西蓝花碎、南瓜丁,使用研磨碗保留纤维。3岁前避免整颗坚果、果冻类高风险食物。 -
餐次分配比例
晚餐占全天能量20%-25%,1岁后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占餐量40%),增加蛋白质(30%)和果蔬(30%)。例如:鳕鱼蔬菜粥(米30g+鱼40g+菜30g) -
过敏防控策略
新食材安排在午餐添加,连续观察3天。高致敏食材(蛋、虾)建议1岁后引入,加工时采用水煮、清蒸等低敏烹饪法。 -
分量控制技巧
使用专用餐具衡量:1岁宝宝拳头≈30g主食,手掌大小≈50g肉类。避免强迫进食,允许20%的剩食量,建立饥饿饱腹信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