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个月大的宝宝出现腹泻时,家长最担心的往往是脱水风险。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核心原则
-
优先母乳喂养
- 母乳是天然的“补液剂”,能提供水分、电解质和抗体。
- 频繁哺乳(每2-3小时一次)可预防脱水,但需观察宝宝是否排出黄色尿液(正常排尿频率为每天6-8次)。
-
口服补液盐(ORS)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ORSⅢ型(低渗配方)是首选,按说明书比例冲泡(通常1包兑250ml温水)。
- 每次腹泻后喂50-100ml,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服。
-
警惕配方奶喂养风险
- 若宝宝未满6个月且依赖配方奶,腹泻期间可暂时将奶粉稀释25%(如原冲调比例为1:30,改为1:37.5)。
- 避免自行添加米汤、糖水等,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补液效果观察表
指标 | 正常表现 | 警惕信号(需就医) |
---|---|---|
尿量 | 每天6-8次,淡黄色 | 3小时无尿、尿液深黄或浑浊 |
精神状态 | 偶尔哭闹,能安抚 | 持续嗜睡、眼神呆滞、囟门凹陷 |
皮肤弹性 | 捏起腹部皮肤快速复原 | 皮肤回弹缓慢或留下褶皱 |
特殊注意事项
- 禁用药物:三个月内婴儿禁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需遵医嘱)。
- 益生菌选择:可咨询医生后使用鼠李糖乳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避免含FOS/GOS的复合菌株。
- 辅食添加:腹泻期间暂停引入新辅食,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煮熟去渣)、米油等易消化食物。
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就医:
?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
?呕吐频繁无法进食
?出现血便或高热(体温≥38.5℃)
(注:本文内容参考《中国婴幼儿腹泻诊疗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标准,具体操作需结合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