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后观察要点
接种疫苗后30分钟内需在接种点留观,医护人员会监测急性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荨麻疹)。
回家后24-48小时内持续观察以下表现:
反应类型 | 具体症状 | 应对措施 |
---|---|---|
局部反应 | 注射部位红肿、硬结、轻微疼痛 | 冷敷缓解,避免抓挠 |
全身反应 | 低热(≤38.5℃)、食欲减退、哭闹 | 多喝水,物理降温 |
过敏征兆 | 皮疹扩散、呕吐、面部肿胀 | 立即就医 |
二、追溯过敏史与成分排查
- 家族过敏史:若父母对疫苗成分(如鸡蛋、明胶、抗生素)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
- 疫苗说明书:查看疫苗成分表(如百白破疫苗含铝佐剂,流感疫苗含卵清蛋白)。
- 分次测试:对高风险儿童,医生可能建议先皮试或分剂量接种。
三、就医诊断流程
若怀疑过敏,需进行以下检查:
- 血液检测:IgE抗体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皮肤点刺试验:用微量疫苗成分测试皮肤反应
- 激发试验:在严密监护下逐步增加接触剂量
四、预防与后续处理
- 记录反应:详细记录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长,供医生参考。
- 调整方案:确认过敏后,可用替代疫苗(如无明胶配方)或暂缓接种。
- 携带提示卡:标注过敏成分,避免重复接触。
特别提醒
轻微发热(≤72小时)或局部红肿属正常免疫反应,无需过度紧张。
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送医:
→嘴唇青紫、呼吸急促
→全身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
→持续呕吐或意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