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帮忙带娃好吗

时间:2024-03-19 09:58:40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点击:

  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这种老人带娃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人的压力正在慢慢转移给老人。

  老人的压力与日俱增,面临着“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任务。

老人应不应该帮忙带娃

关于“”这个话题,有很多争论。

  作为年轻父母,要重新回到职场赚钱养家,迫切需要老人帮忙;

  作为退休老人,想安稳享受几年退休生活,却不得不选择带娃。

  老人说“带孩子不是我们的义务”,年轻人反将一军“不帮忙带孩子,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用人养老”。

  老人精力有限,年轻人没有时间,在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中,家庭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

  家庭育儿,从以下3点做起,自然家庭和睦,安暖相伴。

“假带娃”存在大风险:

偷懒式骗娃、沉默式带娃、溺爱式哄娃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带娃的家庭,往往会有累坏老人身体、教坏小孩规矩的情况。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仅要有爱,更要有智慧。

  年轻人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不要随便把孩子丢给老人。

  带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伤害。

  媒体上报道过一则“老人帮带娃,累出抑郁症”的新闻。

  李阿姨到武汉帮女儿带孩子,好不容易把大宝带到了上幼儿园,女儿又添了二宝。

  三年带俩娃,压力太大,最后李阿姨得了中度抑郁症。

  李阿姨身体本就不好,晨练被搁在一边,不但每天要负责孩子饮食起居,还要陪着孙子孙女上各种补习班,盯着辅导作业,周末还要带孙子孙女参观各类博物馆,阅读各类课外书籍……

  长期这样,李阿姨精神状态很差,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记者在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采访了一部分55岁以上的长者,不少老人都表示带娃“忧心忡忡”。

  排在首位是怕照顾不好,小孩难免磕磕碰碰;其次是教育方式不同,容易发生矛盾;第三是孩子太淘气,耗费体力。

  还有“孩子免疫力低,容易感冒”,“儿女借口太忙,完全撒手不管”等。

  对于这份“甜蜜的负担”,感觉身体完全吃不消。

  要知道孩子的能量是向上的,而老人的能量是向下的。

  带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体力活,老人带孩子很容易体力不支、情绪崩溃。

  进而产生体力下降带不动的偷懒式骗娃、沉默式带娃,或过度纵容的溺爱式哄娃的现象。

  老人一会不盯着,孩子就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只要保证孩子不哭就好,要啥给啥,不受伤就行。

  这些无关责任心,也无关宠溺,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孩子多用点心。

  不要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将“该不该”这样主观的想法强加在老人身上,要尊重老人的选择。

  带孩子是一场漫长的自愈之路,考验着一个家庭的凝聚力。

  父母要重视带娃问题,不要让错误的带娃方式影响孩子一生,也不要让无奈的选择拖垮老人身心。

“隔代亲”需要分寸感:

负责不主责、喜爱不溺爱、沟通不争吵

  一个慢慢老去,一个慢慢成长,相差一场轮回的相遇。

  祖孙之间的爱,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老人把对儿女的爱又传递给了下一代,这种爱就像一场生命的交接仪式,不加粉饰,毫无保留。

  所以“隔代亲”是理所当然的,爱孩子没有错,但这种爱一定要有分寸感。

  没有原则、没有限制的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顶了的人。”

  曾看过一位12岁少年持刀杀死母亲的案例。

  小孩姓吴,父母从小就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孙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也没接受过多少教育,孙子说啥都信,想干吗都不过问。

  孩子经常和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染上了不少坏习惯,孩子一闹,爷爷奶奶就舍不得约束,父母不在无人管教,他更加肆意妄为。

  事发前夕,母亲打工回来,和儿子发生冲突,小孩嫌母亲管得太多,对母亲破口大骂,争吵中拿出一把菜刀,惨案就发生了。

  近些年来,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父母不在,老人惯着,孩子一身毛病。

  大格局的老人应该明白:凡事不能过度。

  要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不要把它填充得混乱不堪。

  真爱的本质是给孩子选择、宽容、欣赏;溺爱的本质则是纵容、包办、控制。

  过度宠溺培养大的孩子,自私任性又无能,最后会反噬整个家庭。

  养育孩子要慢慢去教导和感受,不能用力过猛。

  在与后辈相处的过程中要牢记,负责不主责、喜爱不溺爱、沟通不争吵。

  无节制地纵容孩子,不是成全,而是伤害。

“合作育儿”悄然流行:

老人常陪伴、父母懂教育、孩子要自主

  傍晚走进小区,总能看见老人带着小孩在小区转悠的场景。

  或是陪着孩子玩耍,或是与其他老人闲聊:“我孙子昨晚高烧不退,送去医院了。”“我家孩子学会写字了。”

  而此时此刻,通常很难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因为他们可能还在公司加班,可能被堵在晚高峰的路上......

  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家庭急需催生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合作育儿”。

  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耐心教育;

  老人作为第二监护人,悉心陪伴;

  自己作为第三监护人,独立自主。

  电视台记者曾经做过一期关于“怎么看老人应不应该帮忙带孩子”的街头采访。

  一位苏州老人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

  她在接受街坊的时候说,年轻人选择拼事业,是为了全家人更好的生活,这时候我应该帮孩子解决后顾之忧。

  平时我也喜欢跳舞、打麻将,但周一到周五不去,这个时间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记者又问“怎么看待孩子跟老人亲,不跟父母亲的现象?”

  老人也很淡定地说,孩子父母下班回家了,只要孩子没睡,就让他们辅导管教,我只管带小孩,教育的事情,尽可能让父母来,这是他们的责任。

  一席话堪称“人间清醒”,老人帮忙带娃,责任划分好了,其实也不难。

  父母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老人负责孩子吃穿,家庭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如果全部交给老人,遇到问题互相推诿,老人吃力,孩子也受罪。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中写道:两代人因为价值观、生活习惯的不同,养育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

  孩子一定要父母亲自教,三代人共同生活,很可能产生冲突,家长和老人要给彼此空间,互相尊重:

  父母管教孩子时,不论对错,老人不要插嘴。

  孩子可以自己探索世界,不要过分包办,代办。

  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就给他看手机看电视。

  出现冲突时及时调整心态,不要一味地责怪。

  合作育儿的过程中,父母、孩子、老人都有付出也有收获,如果处理得当,家庭关系也会得到升华。

  工作和孩子两座大山同时出现时,有长辈的帮衬是何其幸运。

  生活本不容易,育儿总会有分歧。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老人帮忙带娃,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与牺牲,儿女一定要心怀感恩。

  好好珍惜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出现问题多沟通多包容,才是该有的态度。

  要知道正是有了老人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年轻人前行的勇气。

  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选择正确的育儿方式,做高层次的父母,大格局的老人,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写在最后:

  三代人,是一代一代的托举,而不是一代一代的摆烂。

  带娃虽难,积极合作,总会好的;生活虽苦,及时加糖,总会甜的。

  就像书中所写:

  “最爱这人间烟火,家人闲坐,孩子嬉笑,灯火可亲,三代同堂,留下每一代人的身影。”

  希望每一盏灯下面都是子孙承欢膝下,全家其乐融融。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35640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