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整核心原则
调整方向 | 具体措施 | 注意事项 |
---|---|---|
母乳喂养 | 继续按需哺乳,母乳中的抗体可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 避免母亲摄入辛辣/高脂食物 |
配方奶喂养 | 短期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需医生指导),每次冲泡浓度适当稀释 | 观察宝宝对新奶粉的耐受性 |
辅食调整 | 暂停新辅食添加,以米汤、蒸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为主,少量多次喂养 | 避免高糖分水果(如葡萄、荔枝) |
水分补充 | 用口服补液盐Ⅲ(ORS)预防脱水,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ml | 按说明书比例调配,勿随意加水 |
观察指标 | 监测大便次数、颜色(是否带血/黏液)、尿量(<6次/天需就医) | 超过3天未缓解需及时就诊 |
常见误区澄清
-
误区:腹泻需完全禁食
正确:禁食可能加重脱水,应减少食量但持续喂养。 -
误区:用米汤代替补液盐
正确:米汤含钠不足,无法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 -
误区:腹泻后立即恢复原有辅食
正确:肠道恢复期(约腹泻停止后2周)逐步添加,优先选择易消化食物。
特殊情况处理
- 若腹泻伴随呕吐、发热或精神萎靡,需优先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
- 长期腹泻(>2周)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或调整饮食结构。
(注:本文内容基于《中国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具体方案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